6月5日上午,15级儿科专业新生导师活动在医学院闵行校区东中院1-102举行。来自新华医院的新生导师,儿童呼吸科刘海沛医生从一个儿科疑难案例入手,全面而详尽地阐述了医学各学科在疾病诊治的独特作用,进而让学生们了解到学好每一个课程对于他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刘海沛医生从一个7岁男孩,因咳嗽发烧转院的案例开始,让学生们对诊断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先看病例、现病史,之后看既往病史与家族病史,最后进行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整个流程虽然繁琐,却是一个正确的诊断所不可缺少的。在病史中,要求文字简洁、准确,他强调,病史里面每一个字都是精确的,词与词之间的不同往往指向不同的诱因,进而代表可能患有的不同疾病。 接下来,刘医生为学生们讲述了为得出诊断而进行的一系列检验手段。从最普通的“血、尿、粪常规”“病理学检测”“胸片”,到针对专项疾病的“肺镜”“增强CT”,他一一说明其背后所需要用到的医学知识。三大常规需要化学、病理学检测需要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胸片需要医学影像学,而肺镜则需要扎实的解剖学知识。还有医学免疫学、基因检测技术、传染病学,这些都在日常的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强调说,“所有的这些课程可能学起来会显得枯燥,但一旦你工作的时候需要用到,你所学的往往会显得不够,所以在学校学的扎实还是很有必要的。”在讲解用肺镜检查的同时,刘医生还引用了一个由肺镜而确诊淋巴瘤,最终避免误诊的案例,这也是扎实的学科素养和深厚临床经验相结合的优秀诊断。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针对学生们就讲座内容提出的肺镜和淋巴瘤等问题,刘老师一一作了耐心的解答。通过本次新生导师活动,学生们增强了对临床诊断的了解,也明白了只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做好临床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