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二开始将有哪些课程?什么是“整合式教学”?如何为专业学习作好准备?为了解答一年级学生的这些问题,使他们进一步了解重庆南路校区的学习、生活,5月18日晚,医学院易班工作站在闵行校区文选医学楼1楼报告厅开展了名为“大家‘易’起飞”的主题交流。这也是为了深入推进“学在交大、知行交医”计划,易班工作站组织的又一次“朋辈学业导航”活动。
交流期间,201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王硕同学首先介绍了基础医学的相关课程。她将每一门整合课程都比作一个完整的故事,建议大家根据每门课所包含的内容寻找适合的学习方法,并抓住每一次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和CBL(Case-Based
Learning)的机会,模拟从观察、诊断到治疗、关怀的诊疗步骤,培养自己的医学思维。此外,她还分享了一些学习小技巧,例如:《代谢与能量》课程要注重流程图的整理与归纳;《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总论》要牢记病理变化、相互比较病理学特征;《医学遗传与早期胚胎发育》课程要重视遗传病分子机制;《分子、细胞与组织》课程要多琢磨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信号传导的各种通路等等。
之后,2011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杨深同学向大家展示了临床见、实习的生活图景,使同学们看到了今后可以如何“学以致用”。他还通过一个病例,具体讲解了临床医生是如何在接诊患者后,通过问诊、体检、各项检查,逐步分析思考并作出鉴别、得出诊断。这其中,不仅涉及到临床知识与诊疗思路,也包含很多基础医学阶段将要学到的原理、机制。
重庆南路校区不仅有学习,还有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及各个学生组织、社团。如何选择加入哪个团队呢?就此,易班工作站联席站长兼科创工作站主任、2013级临床医学八年制李维娅同学从“大学与学生的关系”、“学生组织的意义”等角度引发大家思考,并展示了“易班工作站”系统内各个团队的定位与职能,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易班”从学生出发、为学生着想的理念,也为有志于加入学生组织、锻炼自己的学弟学妹们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最后,在互动答疑环节,学长学姐们还就海外游学与出国留学等大家关心的问题作出了详细的介绍,活动在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圆满结束。医学具有很强的传承性,易班工作站期待通过每年的“小易成长记”、“大家‘易’起飞”等朋辈交流,将更多“干货”带给刚刚踏上漫漫学医路的学弟学妹,对他们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