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412/x_1775080680.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412/x_1775080625.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412/x_82e5080612.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412/x_1775080680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412/x_1775080625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412/x_82e5080612_s.jpg 1 2 3
2014-12-09 浏览( 来源:闵行校区学生记者团 
 撰稿:瞿然奕 王亚昕
 摄影:瞿然奕 王亚昕
 

  12月3日下午,闵行校区东上院500,教育部公共卫生与全科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施榕教授做客第二十五期《大医时间》讲述“从公共卫生发展谈作为一名公卫人的价值”。

  施榕教授首先介绍了公共卫生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黄帝内经》中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公共卫生的思想开始萌芽。随着人类食品的生产有剩余、乡镇和城市及政府的出现、劳动分工、记录时间的系统形成和书写的发明,人们产生了对公共卫生的需求。此外,他以时间节点的特征以及部分地区的情况介绍了公共卫生的发展,内容涵盖中古代、工业革命和卫生运动、细菌时代以及中国地区的公共卫生核心功能的发展情况。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直观认识到公共卫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施榕教授举了很多典型的公卫案例:如詹姆斯·林德发现坏血病并对其治疗;牛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开创了疫苗使用的先河;“霍乱是介水传播” 的著名论断为以后的传染类疾病防治打下基础。

  紧接着,施榕教授给大家介绍了医学模式认识的改变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指导作用。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如今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反映出医学的转变与不断的发展,让人们对于公共健康标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公共卫生事业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同学们了解到,公共卫生学在处理具体公共卫生事件时,是怎样进行原因分析和成因调查的。

  讲座的最后,施教授同大家分享了他自己作为一名公卫人的体会。他告诉同学们心中要存有对保护公众健康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同时要兼具对学科发展的敏锐观察力和对科学的执著追求,怀着一颗对祖国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的赤子之心努力为国家社会的公共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学们用热情的掌声表达了对于施榕教授的感谢,这次讲座让同学们不仅收获了有关公共卫生的专业知识,更感受到了医者的独特魅力。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