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故事】陈兆欢:一条让人“改变”的公益之路
2018-06-27 浏览( 来源: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 
 撰稿:
 摄影:

  【编者语】凤凰花开,离歌响起,初夏校园里那些穿着学位服合影的人是一道不容忽视的风景线。照相机定格毕业生对母校的种种记忆,而母校想留住更多毕业生的温暖故事。又到毕业季,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和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共同策划推出毕业故事栏目,你来说那些时光,我们静静聆听……

  本期人物:陈兆欢  2013级临床医学五年制  

  作为一名医学生,“公益”于我个人,就是可以在繁重的课业和忙碌的考试中,找一些缝隙放空自己,投入一段与陌生人的最单纯的关系,也许可以收获帮助他人的快乐,也许是被依赖和信任的欣慰,甚至就是纯粹的放空自己,都是一种很好的体验。

  2014年和2015年的暑假,因为一个软萌小女孩的一句“老师你明年还来吗”,我连续两年前往宁夏泾源县进行为期3周的支教活动。两年间,从队员到队长的身份转变,从“体验者”到“带着问题的观察者”的身份转变,在收获感动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许多“大学生支教”中真实存在的问题。集体教学经验几乎为零、支教目的模糊、陪伴意识缺乏等让我们花更多时间在自己身上,分到孩子们身上的眼光和心思越来越少。

  我一直在思考改变。我们需要更有经验、更有耐心与热情、更为孩子出发的志愿者老师们,我们需要更完整、系统、有针对性的课程,我们需要看到我们给孩子们带来了改变。于是,“短期支教系统化”的概念在我脑中逐渐成形。

  作为“山山圆梦”义工社的社长,我创办了一个“模拟支教”项目——与卢湾一中心小学结对的“医路启蒙”医学常识进课堂活动。为众多对支教活动感兴趣或好奇的同学提供一个囊括了“课程设计-教案准备-课程试讲-小学课堂讲课-课程反馈与修改”的完整经历,不仅锻炼了个人的能力与经验,也为我们积累了一大批最具经验和热情的支教人才,同时也建立了一套完整、有针对性、具备评价体系的属于我们的原创医学科普课程。该活动进行到第三年,确实达到甚至超出了最初的预期,而这都在于有一群拥有共同信念和志趣的小伙伴们一齐为这个目标努力,每一个人的想法和创意都可以激发更多的改变,每一次公益体验的分享都会引起更多的共鸣。

  不少参与志愿活动的同学以及志愿活动的组织者都有迷思,感到越来越任务化,成了一种压力,我作为多次志愿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人体会到成功的志愿活动应该做到“四有”:有目的、有内容、有收获、有回响,如果可以做到这些,那么给志愿活动参与者的就是最纯粹的体验。你会发现,当你投身公益,你可以成为别人的一本书、一个树洞,又或许就是那个沉浸其中最单纯的你自己。

  我好喜欢看到大家谈起一段属于自己的公益记忆的时候眼中充满星星的样子,愿大家都能有这样美好的体验。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2025年临床骨干师资培训班举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党支部与医学院本科生…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