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下午,学科规划处组织的医学院心血管内科学科建设研讨会议在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举行。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何奔,各亚专科带头人、瑞金、新华、九院、市一、六院、同仁心血管科带头人及代表共计4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讨论。附属仁济医院院长李卫平、党委书记郭莲等党政领导、医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医学院院长陈国强主持。 在会议伊始,陈国强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曾经的我们拥有一批享誉世界的心血管疾病大师,具有辉煌的岁月。今天,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各有特色,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发展与时代不同步。如何保持传统优势、补足短板,如何破除医院“门户之见”,实现大联合,从医学院心血管学科的整体提升的高度思考问题,破解难题,使之成为国内一流,甚至国际一流的学科是本次讨论的目的。他强调,大家要放下包袱,解放思想,既要回顾历史,更要看到未来的方向,要总结成绩,更要发现存在的问题,特别要实事求是提出可能的解决途径。 何奔教授对仁济医院心内科的厚重历史,近年来学科研究的历程,心内科的未来方向以及对存在问题的思考进行全面介绍。仁济医院于1959年在黄铭新教授的带领下建立心血管内科,70年代起完成了多项国内心脏病领域的首创及首例技术。近年来,临床业务量以每年15%的增速高速增长。目前学科拥有包括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在内的一批中青年骨干。十余年来,学科始终围绕着冠心病,电生理,起搏,肺血管以及心脏影像等方面开展深入的临床研究。学科坚持从临床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懈努力,仁济提出的多项结果纳入国内外指南和共识,推动了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何奔教授进一步对未来心血管内科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对存在问题的思考。 各附属医院的心内科主任和学科代表们分别谈了心血管科的临床研究、基础科研的热点问题,就目前学科合作,人才培养,如何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突破现有机制束缚,整合优势和资源是提升医学院心血管内科整体水平的最佳途径,愿意在医学院的框架下开展合作,共同提高。 李卫平指出本次医学院开展学科建设大讨论非常及时和必要。他以申康医院管理中心统计数据为例提出,从心血管内科主要疾病的诊治量来看,交大医学院所有附属医院收治患者的总数均占到上海市总病例数的40%以上,有些病种甚至接近60%,如此庞大的临床资源,如果医学院能够为学科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附属医院齐心协力,彼此合作,突破现有框架限制,努力探索新机制,学科一定能够取得进一步发展,也一定能够整合出优秀的团队。他表示仁济医院将全力支持医学院的各项安排,也愿意为学科整合提供试点的舞台和服务。 陈国强与参会人员热烈讨论,不断引导大家从更高的视角谋求学科发展的前景,也对一些观点反复提问,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最后,陈院长指出:在刚刚举行的医学院2017届学生毕业典礼致辞中,我提及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这句俗语。今天我要再次提及,因为我感受到今天医学院学科发展的重要短板不能不包括“心”和“力”二字。他说,各附属医院的各学科同道们,如果能够同心、同力、同德地整合优势,凝心聚力,共享共赢,从推动整个交大医学院心血管病学科发展的角度,切切实实地思考,如何从临床研究、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做出突破,提升学术地位,改进诊疗水平,医学院一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最后,陈国强院长提出,希望各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任们为医学院学科整合做出表率,继续深入研讨,明晰建设路径,确立具有高度的学科目标,制定可行的学科建设方案,以切切实实地推动医学院心血管内科整体上共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