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1/x_0cb5080780.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1/x_49d5080756.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1/x_0cb5080780_s.JPG http://www.shsmu.edu.cn/_mediafile/files/105166/1701/x_49d5080756_s.JPG 1 2
2017-01-09 浏览( 来源:第九人民医院 
 撰稿:李海洲 吴莹琛
 摄影:沈晓韵
 

  在1月9日上午举行的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来喜讯,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李青峰领衔课题组完成的项目《头面部严重烧伤关键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喜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在交通、能源高速发展,大型火灾、工业爆炸等重大社会事件中,严重烧伤呈高发趋势,且伤情复杂,具有高致残、高危害等特点,其治疗存在手段匮乏、疗效差、缺少诊疗规范,以及周期长、费用高等问题,是世界性医学难题之一。《头面部严重烧伤关键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项目在多项国家重点课题支持下,以代表性头面部严重烧伤的修复为切入点,通过与全国 21 家医院协作,经10余年研究攻关,取得了为国际同行所高度评价的重大技术突破和创新:

  一、明确了技术瓶颈,首次提出“组织预构修复”的治疗策略,发现了两个机制,创建了三项新治疗方法。①通过大样本系统性回顾研究,发现修复用组织供体的缺乏和不匹配,是疗效差的主要原因,导致再手术率高达70%以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新治疗策略,即综合应用数字医学、再生医学和重建外科等手段,以实现供体和受体的精准匹配和功能性再造。②发现牵张下皮肤再生存在干细胞耗竭现象,明确了预构组织血管化的主要通路和治疗靶点。根据这两个机制,创建了“细胞移植促进皮肤牵张再生”、“低氧诱导预构组织血管化”等治疗方法,和“组织预构修复”的综合技术平台。

  二、创新了头面部烧伤修复技术和治疗体系,形成了诊疗规范,疗效达国际先进水平。①推动了治疗理念转变,应用针对性预构的组织瓣,替代传统皮片移植,大样本应用表明,再手术率显著降低;②建立了针对五类头面部常见烧伤的治疗体系,包括眼视力挽救、鼻气道重建、口唇闭合成形和头颈功能重建等;③创建了七项新技术,提高了疗效,显著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费用;④在国际上提出了头面部烧伤修复的系统分类和优选治疗方案,被评为美国重建外科学会优秀论文;⑤编撰了我国首部头面部烧伤修复诊疗指南和《头面部烧伤重建外科》专著。

  三、创建了标志性的“自体全脸面预构重建”技术,在疑难病的治疗上国际领先,实现了全脸面毁损从“无法治疗”到“能有效治疗”的重大突破。规避了异体脸面移植所带来的免疫抑制、供体缺乏、伦理等问题,形成了我国重建外科技术高地。被美国著名的Science Daily报道,誉为“中国式换脸”(Chinese Method)。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2025年临床骨干师资培训班举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党支部与医学院本科生…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