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糖尿病前期率为50.1%;根据研究样本估测,我国成人中约有1.139亿糖尿病患者及4.93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此项研究是由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研究团队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赵文华研究员团队共同完成的,相关研究论文9月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IF 29.978)》。
此项研究为中国非传染性疾病2010年监测糖尿病的专题调查,是中国非传染性疾病监测过程中首次应用国际最新临床诊断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完成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合糖化血红蛋白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的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具有全国代表性的98,658名18岁及以上成人作为调查对象,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并由经美国病理家协会认证的研究中心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实验室统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调查数据表明,2010年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12.1%,女性患病率为11.%;城市居民患病率为14.3%,农村居民患病率为10.3%。
据了解,我国以往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多采用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诊断糖尿病。本次调查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样本人群中,首次采用最新的糖尿病国际诊断标准,将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标准之一。糖化血红蛋白是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产物,可以反映2-3个月内平均血浆葡萄糖浓度,因此被长期用作评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指标。大量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 ≥6.5%与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均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在空腹血糖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糖化血红蛋白≥6.5%诊断糖尿病,有助于发现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宁光教授等人的研究发现,虽然近年来我国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患病人数不断增长,但糖尿病的知晓率及控制率却维持较低水平。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知晓率仅30.1%,其中男性知晓率为29.7%,女性知晓率为30.5%;城市居民知晓率为38.7%,农村居民知晓率为24.6%。控制率仅39.7%。为此,宁光教授强调,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与早期治疗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的参与。一方面从整个人群层面积极推进生活方式干预,减少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一方面从单个个体角度全面实施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众所周知,糖尿病已经成为公共卫生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因素。其中2型糖尿病是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因素。2010年全球范围内由糖尿病引起的死亡达到130万例,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占心血管原因死亡的21%。糖尿病既是慢性肾病最常见的病因,也是多个国家成年人口致盲的首要病因。新近的研究同时表明,糖尿病还是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
宁光教授认为,开展定期非传染性疾病监测,建立全国非传染性疾病研究信息库已成为当务之急。他告诉记者,他们的研究团队已创建了45万人份代谢性疾病队列研究资源库,这将有益于进一步动态掌握我国2型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拓展相关信息资源的共享,为科学评价与制定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的控制策略及措施提供客观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