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九院李青峰团队成功开创“中国式换脸”
2012-09-20 浏览( 来源:第九人民医院 文/杨静 
 撰稿:宣传部测试
 摄影:

  9月19日,附属九院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传来喜讯,该院整复外科李青峰团队经过近十年的潜心钻研和临床验证,在国际上,首次建立、定型了利用自体组织构建全脸面的技术,并成功完成了一组严重毁容病例的治疗,该技术另辟蹊径,创新性地克服了传统技术的不足,回避了异体脸面移植的诸多问题。我国整复外科创始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涤生教授认为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技术进步,并建议称之为“中国式换脸”。

  社会工业,能源、交通等的快速发展,严重毁形性创伤呈高发趋势。严重毁容,将使患者从心理、生理和社会交往上,被从人群中排除。即在社会性上宣布了个体的“死亡”。脸面的重建,不但使患者得以正常呼吸、眼视和进食等基本生活能力,同时,也使患者能重返社会,对个人、家庭、社会的意义是巨大的。然而,严重毁容长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脸面创伤后,传统的技术方法是长期应用的皮片移植治疗和皮瓣修复技术,但这两项技术都不能达到肤色均一,能体现五官形态和脸面轮廓,并维持眼视、呼吸、进食、言语和情感表达等功能的要求。近年来,异体脸面移植作为尝试性治疗被应用于严重毁容者的治疗,用异体脸面来“换脸”时有报道。然而由于应用异体(他人的)脸面来修复毁容者,需长期(终身)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不但经济负担巨大,且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使人体抵御病原体的能力下降,并可增加肿瘤的发生机率,且长期服用药物和激素,造成的身心影响,极大限制了个体的正常社会工作和生活,并可引起抑郁等心理问题。此外由于脸面供体十分稀缺,且易引发心理排斥,异体脸面移植可能引起复杂的社会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决定了“异体脸面移植”只能用于极个别病例的尝试性、研究性治疗。

  “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新技术,应可以克服传统技术的不足,而且不依赖于死亡个体的脸面捐献,将可用于绝大多数病例的治疗。”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李青峰团队通过近10年的研究,创建了应用自体组织进行全脸面预构和重建的治疗方法。这一方法有以下特点:应用患者的自体组织作为重建材料;通过血管预构,软骨支架预置,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等多项技术组合;结合骨髓干细胞移植的促进组织再生和组织血管化的治疗作用;在人体特定部位构建新的“脸面”,用于重建患者被毁的脸面。通过这一方法构建的脸面,具有肤色均一,轮廓分明,能维持五官功能和表情表达等脸面的重要特点。由于此项技术应用患者自体组织来构建脸面,故其不存在异体脸面移植所带来的伦理、感染、肿瘤和巨大经济负担等诸多问题,相对传统和现有的技术,具有更为安全、更为有效的特点。

  经历早期技术平台的建立和长期治疗实践,该成果已在60余例不同程度毁容病人治疗中得以应用和不断完善。据李青峰介绍,整个“中国式换脸”治疗平均须6-8个月,有4次主要的手术,分别完成血管构建、皮肤扩张再生、皮肤超量再生和血管化治疗、面部器官的构建、脸面形成等5个步骤。去年春节起,李青峰团队进一步开展了全脸面和主要脸面器官的预构治疗,目前已完成7例,6例获得完全成功,严重毁容的患者经过换脸,重新获得了眼视、呼吸和进食等基本生活能力,久违了的面部表情也逐渐恢复,得以重返社会。

  “中国式换脸”的治疗方法由多项技术组成,不论是外科技术平台的建立,还是有关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促进皮肤组织再生预构皮瓣和血管化的研究以及在血管化治疗和组织构建方面的研究等均已获得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在2012年9月在中国医师协会整形外科医师分会的第九届年度大会上,“中国式换脸”进行了大会特邀报道,得到国内外与会学者广泛和热烈的反响。李青峰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该技术,以更好地服务病人、服务社会。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2025年临床骨干师资培训班举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党支部与医学院本科生…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