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和重症医学科的联合救治,一名昏迷了100多天的重度脑部损伤患儿终于苏醒过来,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目前,该患儿已出院,正在接受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一声久违的“爸妈”,四行热泪
“爸爸、妈妈……”,在监护病房沉睡了100多天的小金星(化名)终于在春节过后的一个上午醒来,他向在床边苦苦等待中的父母眨了眨眼睛,轻轻地抬了抬瘦弱的右手。对于身心煎熬中的小金星父母而言,听到这声呼唤就像7年前听到儿子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时一样——那么期待、那么欣喜!两个人四行热泪滚滚而出!
小金星的父母欣喜若狂地冲出了病房,与医护人员分享他们的喜悦,“我们的儿子醒了!我们的儿子能动了!我们的儿子能叫我了!”
“不抛弃、不放弃”,执着救治
2011年的“十一”假期对于大多孩子来说是个快乐假期,而对于7岁的小金星来说却是噩梦的开始,出门玩耍的他被疾驰而来的轿车撞倒,当即失去了知觉,这一“睡”就是100多天。在这漫长的100多天里,小病孩虽然在外院经历了包括2次开颅手术在内的多种积极治疗手段,但年幼的他还是没有逃过病魔的纠缠:手术伤口感染,严重颅内感染、脑萎缩……。
多方求医无果,病孩的父母曾多次想到过放弃,但每每这个时候,他们总能想起小金星呱呱坠地时的场景。最终,他们选择了不离不弃。他们抱着最后一线希冀,带着昏迷的小金星慕名来到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陈若平主任毅然接受了这个小病号。第一眼见到小金星,陈若平主任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头部的伤口感染,部分头皮已经腐烂,颅骨暴露在外,脑浆溢出,身体弯得象弓一样,双手双腿不停地抽抖着,瘦骨嶙峋,高烧不退,已经到了濒死的边缘。
神经外科以及重症监护室的所有医护人员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救死扶伤精神,在神经外科陈若平主任和重症医学科张育才主任的带领下,专门为小金星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强化营养支持、合理选用抗生素、引流脑脊液、伤口护理、功能锻炼等。从接受病孩的那一刻起,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倾注了全部的时间、精力和爱心。不知不觉,他们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天必看小金星两次以上,无论是周末还是国定休假日。
妙手仁心,创造生命奇迹
在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顾下,小金星闯过了一关又一关,经受了颅内感染、颅高压、伤口感染等多种严峻考验,病情逐渐平稳。终于在2月里的一个清晨,小金星的一声呼唤打破了病房的寂静。他醒了,在沉睡100多天后终于醒了。小金星不仅能认人而且还能叫人,家属喜极而泣:“只有在这里,儿童医院医生们的妙手仁心唤醒了他沉睡已久的大脑……”。
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和耐心指导下,目前小金星已经可以背多首唐诗。据陈若平主任介绍: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了大量的疑难及高危的创伤性脑损伤患儿,在小儿重症创伤性脑损伤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像小金星这样的病例实属罕见,这得益于医护人员们和孩子父母的共同努力,执着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