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科医院潘治获“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杰出贡献奖”
2012-03-06 浏览(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张旦昕 
 撰稿:雷雨
 摄影:

  日前,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上传出喜讯,附属胸科医院学科创始人潘治教授荣获该学会颁发的“中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杰出贡献奖”,并代表获奖的5位我国胸心学科老专家在颁奖会上发表获奖感言。据悉,潘教授是此次获得该项殊荣的惟一一位上海老专家。

  “中国胸心外科杰出贡献奖”是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设立的行业最高奖,每年颁发一次,旨在表彰为我国胸心血管外科事业的起步和发展、为我国胸心血管外科专业人才的培养作出开创性贡献并获得突出成就的老专家。

  潘治教授表示能在耄耋之年获得这项殊荣,感到非常荣幸,自己终身难忘。他同时回顾了当年艰苦创业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这快速发展的年代,迫使自己去改革创新,去发明创造,来满足病人的需求,适应时代的要求。他还指出,是上海胸科医院给予了我施展抱负的舞台,在医院和同事的支持下,自己才能够去做一些对国家有利的工作。他还对当代年轻医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勉励大家珍惜现有的条件,全身心投入到中国胸心外科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之中。

  据了解,潘治教授曾担任卫生部心血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小组组员、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外科理事会理事等学术职务。他长期致力于我国心血管外科的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取得了骄人的成果:上世纪60年代主持研究国产机织涤纶人造血管,并先后研制成机织毛绒型人造血管、涤纶心脏修补材料、国产聚四乙烯彭体人造血管等;先后获得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20余项。1979年,潘教授利用国内首创的毛绒人造血管成功应用于主动脉缩窄段的切除和血管移植手术;1980年,在国内自力更生成功开展冠脉搭桥手术;1983年,针对远端冠状动脉狭窄,开展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1986年,开展国内首例同期冠脉搭桥及心脏换瓣手术,获得成功。他还先后主编《心血管外科进展》,参编《心脏外科学》、《医学百科全书》;发表医学论文220余篇,其中40篇为英文论文。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科…
  从田野到实验室:交医团队老挝行,以One …
  王慧当选上海市侨界专业人士联谊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肖湘教授一行到访海南国际医…
  医学院学指委举行教工党支部扩大会议

科研动态

  eClinicalMedicine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
  Nat Metab|童雪梅课题组发现高乳酸肿瘤…
  Nat Ecol Ev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课题组…
  Nat Mach Intell|张健课题组开发人工智能…
  Circulation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冰/…

菁菁校园

  李春波名师工作室举行“心育同行·研思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第九党支部召开首…
  2023级临八三班班导师活动顺利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级海南专项研究生…
  2023级临八五班、二班联合班导师活动顺利…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解放日报·头版】近200例免费手术,成功…
  【解放日报】国庆长假,这位院士回乡动情…
  【第一教育】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