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第七届编辑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我院召开。学报主编、上海交大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学报执行主编、医学院副院长陈红专主持,副主编钱关祥,顾问编委丁文祥、王鸿利、王一飞、编委会成员及部分审稿专家出席了会议并参加讨论。
学报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姜叙诚汇报了2011年的工作,并介绍了2012年的工作要点。今年,学报编辑部在全面应用网络化稿件处理系统的基础上,对稿件处理流程进行了改革和完善;明确了稿件处理各阶段的要求和时限,缩短稿件刊出周期;启动优质稿件的优先数字出版;继续加强学术不端检测;加强编辑人员的交流和培训,提高稿件的编校质量。
据了解,截止12月14日,2011年学报共计收稿698篇(去年同期为639篇),其中本市投稿534篇(76.5%),外省市投稿164篇(23.5%),校外投稿数量有所增加;学报严格把关,退稿353篇,退稿率50.57%,较去年31.77%明显提高。2011年共刊出稿件416篇,较去年389篇略有增加,期均34.7篇;年平均刊出周期166.26天;优先数字发表稿件17篇。基金资助项目稿件239篇,占57.45%,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112项(次),省部级基金项目178项(次),其他基金资助项目139项(次)(部分稿件由多项基金共同资助,部分项目发表稿件1篇以上)。组织并刊出专题4个(医改效果评价专题、临床护理与管理专题、眼科视觉科学专题、双相障碍专题)、专辑2期(胸科医院专辑和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专辑)。张皙康编辑荣获“首届上海市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奖”。姜叙诚表示,2012年要继续加强组稿、审稿、编辑和稿件流程管理,提高审稿和编辑质量,强化编辑人员的学习和培训,进一步体现医学人文精神,展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成果。
与会的编委和审稿专家对学报的工作进行了讨论,重点就如何拓宽稿源,做好优质稿件的组稿工作和加强审稿工作等议题发表了意见。专家们普遍认为应加强主动约稿和组稿,加强专题、专刊的组稿,重视向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研究所组稿,并开设新的专栏;加强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的队伍建设。专家还指出,学报应继续重视学术水平和质量,不能单纯追求稿件的数量;引导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多刊发临床研究性稿件;重视稿件中的方法学评估和统计学审查;缩短稿件刊出周期。
陈红专执行主编肯定了学报在增加稿源和提高质量方面取得的进步,并强调了维护学术诚信的重要性,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和抵制。
陈国强主编最后进行了总结。他感谢编委会成员和审稿专家对学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学报编辑部一年来的工作和付出。他指出,学报的定位非常重要,不能单纯追求影响因子,要及时反映交大医学院的进展和成果,要开设新的栏目,成为研究生启蒙的平台。陈国强还提出了2012年学报的2项任务,即分别组织专刊展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建院60周年来的重大科研成果和“211工程”的建设成果。他强调学报应该成为展示上海交大医学院科研、医疗和教学成果的重要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