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故事】董芳:做最好的自己
2022-06-26 浏览( 来源: 
 撰稿:
 摄影:

【编者按】当毕业季遇上疫情突袭上海,肩负医者使命的交医学子,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总觉昨日刚与交大医学院相逢,转眼间就要开始新的医路。作为医学生的你们,将站在人生的阶梯上和过去告别,站在时光的渡口走向未来……这个毕业季,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和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继续推出毕业故事栏目,用文字凝结那些难忘时光里的故事,愿医学生们不负韶华、笃定前行,守护健康的明天,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董芳 2019级儿科学

医路漫漫,奋勇向前。开学初,学校为我们安排了一场话剧——《清贫的牡丹》,这部话剧是王振义院士一生精神的写照:牡丹虽出身富贵,却甘愿将淡泊清雅作为人生志向,这饱含了王振义院士对科研的坚持不懈,对医学事业的执着奉献。看完话剧后,我的内心很受触动,“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几个字承载的意义太多,学医虽然辛苦,但因为是心中热爱,我们就一定要坚持走下去。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向前不仅仅写在医学生誓言里,更刻在医学生的精神中代代相传。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初入校园时,课程很紧张,在科研方面我没有什么基础,一切都是从头开始,为此我感到有些迷茫,所幸有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及时调整心态,而后快速适应了新的环境。我在心里告诉自己:现在走的每一步,无论是曲折或者是平坦,都不会白白度过,总会有印记和收获。每个人都是从无到有,一点点从头学起,自己的科研能力总会得到提升。带着这样的信念,我慢慢学习了很多实验的方法,不断实践和总结,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积极参加学术会议,逐步培养对科研的兴趣和热情。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的科研逐步走上了正轨,先后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硕士期间,我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两篇SCI文章、一篇中文核心文章,以共同作者身份发表两篇SCI文章,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学业奖学金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苏州育才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尽管我的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好在这三年有所进步,非常感谢老师、同学和家人的帮助和支持,希望自己能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持续努力奋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认识更多的人、帮助更多的人,这是我做医生的初心,也是让我觉得十分美好的事情。在课余时间里,我也曾多次参加爱心家教、校园防疫等志愿者活动,也曾参与过澳门与上海的青年交流活动、学校的宣传部组织的摄影比赛、宣传母乳喂养的主题活动。这些经历让我认识了很多优秀且有趣的人,也学会了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这样的过程既充实又快乐。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感谢交医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平台,让我们向着朝阳不断成长。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相信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无捷径可言,把信念种下去,等待它破土而生花开一路!

 
正文 关键字 摘要 作者 来源 栏目 日期

学院快讯

  2025年临床骨干师资培训班举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学工党委举办入党积极…
  工青妇党支部、教务处党支部联合开展深入…
  公共卫生学科沙龙系列讲座顺利开讲
  基础医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杭州市生…

科研动态

  Hypertension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李晓光…
  EHP | 汪一心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发现职业…
  Lancet Digital Health | 临床研究中心冯…
  Nature Communications | 交大俞章盛教授…
  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全球健…

菁菁校园

  黄浦区健康促进中心党支部与医学院本科生…
  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举办师生…
  医学院闵行校区开展应急救护普及培训
  “医路同行·携手共进”——2022级临床医…
  “王振义院士事迹”学生宣讲团与“钱伟长…

媒体聚焦

  【光明日报·头版】做好医学学问,既要“…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版面头条】跑出新医…
  【中国青年报·5版】全国首个AI解剖课怎么…
  【Shanghai Daily】AI Being Integrated …
  【光明日报】上海交大启动全国首个医工交…
欢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新闻网! 我要投稿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