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转化医学研究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大医学院懿德楼二楼报告厅举行,国家科技部国际交流司副司长刘志明,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陈国强,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院长Harriet Wallberg-Henriksson,上海交大医学院副院长黄钢等参加会议。刘志明、马德秀、陈国强和Harriet Wallberg-Henriksson等共同为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的、由上海交大医学院与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共建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进行揭牌。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振义,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医学院顾问王一飞等出席大会并做主题发言。
陈国强在欢迎辞中感谢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给予的长期关怀和大力支持。他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将转化医学作为 “十二五”的发展重点,经上海市卫生局批准成立了“上海转化医学研究院”,并获得国家教育部“985工程”三期和上海市教委“085工程”建设的大力支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的成立,将会有力推动我院与国际著名医学院之间的科研共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层合作。本次学术研讨会将转化医学作为会议主题具有重要意义,这将使双方今后在此领域内的合作更加广泛而深入。他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医学教育和研究将会不断进步,结出丰硕成果。
近年来,在国际化战略的指导下,上海交大医学院加快步伐,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申请到一批国家和上海市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通过合作研究极大地提升了研究水平,取得了一批世界科学前沿的研究成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获得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振义院士带领的团队,提出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同时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子机制,树立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与此同时,上海交大医学院相继与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诸多名校建立合作关系,不同层次学生的交流人数显著增加,留学生中学历生的比例在全市名列前茅,中法医学特色项目获得长足发展。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是欧洲最大的医科大学之一,建成于1810年,已培养出5位诺贝尔奖得主。此前,上海交大医学院与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已在多年合作基础上签署理解备忘录,内容包括召开双边学术会议、建立联合研究中心、进行人员交流和学生联合培养等等。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立后,将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转化医学人才、建成高水平转化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共同组织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互动。基地将启动联合培养MD+PhD、双PhD、短期访学等计划,同时引进国外大学的课程及师资,在人才培养总体水平上向世界知名医学院校标准迈进,为国家培养国际化、高水平的专业人才,提升学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围绕重大疾病的系统生物学基础与临床研究、再生与修复医学研究;医学遗传工程新药研制与临床试验、生物信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等相关领域,选择若干突破点建设高水平的联合研究中心,实质性地推动科研合作,加强重点医学领域的共同研究、开发和成果共享,达到共赢。另外还将定期联合举办学术交流会议、短期培训等,加强双方研究人员的交流。
下午,学术研讨会就生物信息库的建立,神经退行性疾病,传染病,肿瘤靶向治疗和分化治疗等主题进行分组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