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报告会于7月26日隆重举行。会上,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心胸外科主任徐志伟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心理咨询部主任张海音等7位在全市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党员医务工作者作了精彩、生动的事迹报告。
全市卫生系统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始终坚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推进医改,改善服务,提高医疗质量相结合,要求全体党员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服务患者,投身医改作标兵。
“患儿只要有一丝希望,绝不能放弃,我是党员,风险我来担。”这是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小儿心胸外科主任徐志伟的话。一天深夜,医院突然送来一名出生仅6小时,全身青紫的婴儿。孩子被诊断为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这是一种十分复杂且危险的疾病,如果不手术,将濒临死亡,但是患儿如此低龄。此时,刚离开病区,还未入睡的徐志伟闻讯后,没有丝毫犹豫:“我一刻钟后到,请麻醉科做好准备!”无影灯下,徐医生从容、娴熟地为这位患儿做起了手术。仅仅三小时,手术取得了成功,患儿的生命保住了。这一手术创下了国内成功实施大血管错位手术的最小年龄纪录。38年来,徐志伟这双智慧、精细的双手已为5000多位患儿修补了残缺的心脏,也意味着成就了5000多个幸福的家庭。
1988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张海音博士在5.12汶川大地震的心理救援中,是上海派出的第一位心理专家,他给当地300多名心理救护人员进行危机干预专项培训,帮助起草了《地震灾后心里援助热线》的实施方案,完成了《灾民安置点心理干预的工作组织和实施办法》。11.15特大火灾发生后,张海音是一位心灵“救火员”,对来自市精神卫生中心、徐汇、虹口和长宁精神卫生中心的63名骨干进行了培训。1990年,上海第一条心理健康热线落户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从最初的40多名精神科医生,到现在100多名心理志愿者;从最初的单线,到现在和12320连网,这条每年服务1万多人次的“慢热型”心理热线逐渐火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遇到心理困惑,就会想到拨打12320转5。这条具有申城心理学界里程碑的“心理健康热线”的创建者,正是张海音等一批年轻的专家。用张海音的话说那就是“我们不仅要编织一张上海市民心理救助网,还要使这张网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