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公立医院改革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交大医学院东校园懿德楼101会议室举办。本次论坛由上海市卫生局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主办,探讨和交流在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改革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提升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社会满意度。出席论坛的有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上海市医学会会长刘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中华医学会党组书记饶克勤、世界卫生组织总部许可博士、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地区总部高军博士、世界卫生组织驻北京办事处Sarah Barber博士、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Michael Borowitz先生、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上海区域总经理陈文雄先生。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夏小和主持开幕式。本市各大医院院长、书记等出席论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教授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向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级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他说,拥有12家附属医院的上海交大医学院担负着培养优秀医学人才、引领医学科技创新和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重任。交大医学院正在筹备成立转化医学研究院,以推动从基础到临床的研究项目,不断研发用于诊治疾病的临床新技术、新项目。交大医学院积极参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的筹建,将医学院一流的专科、专家和医院品牌资源注入园区,使之尽快成为上海市的一张健康名片和国际交流窗口。交大医学院近几年来积极开展医院管理与改革热点问题研究,希望为公立医院改革与发展,为国家卫生政策的制定献计献策。他呼吁大家共同努力,为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世界卫生组织代表许可博士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一直是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焦点。中国90%的医疗卫生服务是由公立医院提供。公立医院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课题,意义重大。希望参与论坛的国际国内的各位专家学者们共同讨论,探索公立医院如何实现与社会利益相协调地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在讲话中指出,上海市位列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这既是国家对上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肯定,也是对上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更高要求。在市医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市卫生局着力推动医疗卫生领域各项改革,经过一年半时间的深入调研,形成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目前正在进一步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中。上海将以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提高公立医院的运行效率为两条主线,力争在完善公立医院规划布局以及公立医院卫生信息化建设、住院医师培训等方面试出一些办法,试出一些成效。 在接下来的主旨报告中,饶克勤、Michael Borowitz、Sarah Barber分别做了《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问题》、《中国医院的未来: 慢性病和医疗质量》和《公立医院改革:国际经验的讨论》的报告。其后由与会院长参与交流发言的圆桌讨论的主题为“中国公立医院改革关键”。 经本次论坛专家介绍,由于医疗卫生费用不断攀升、缺乏有效转诊且服务反应性低、灾难性医疗支出与因病致贫等原因,使得医疗卫生日益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世界范围内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将公立医院改革作为势在必行的重大举措。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患病应就诊而未就诊比例由1993年的36%上升到49%;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30%;出院者中,因经济问题病情未愈主动出院的占43%;因病致贫、返贫占贫困户数比例由1993年的22%上升到34%。 公立医院改革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为群众看好病。它既包括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满足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也包括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还包括如何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等方面。与会专家们就当前卫生改革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并就如何充分利用政府政策的杠杆作用,在公立医院的服务组织与设计、管制、筹资等方面融入灵活性来建立病人服务系统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