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简称:儿中心)儿童血液肿瘤中心大楼奠基仪式于2010年11月30日上午10点隆重举行,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彭玉、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沈晓明、市卫生局局长徐建光、上海交大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大麟、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医学院副院长章雄、市有关委办局负责人及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等国际友人出席仪式,并为血液肿瘤大楼挥橇铲土。
儿中心血液肿瘤学科是上海市医学领先学科、国家教委、国家211工程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和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和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该学科在临床上注重免疫学、病理学、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联合工作协同诊断,实施内科化疗、外科手术、放疗和随访的整体性综合治疗计划,在国内首先倡导并有效进行儿童肿瘤多学科联合工作模式。该学科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案效果好、费用低,目前已在全国进行推广。
据统计,中国白血病的自然发病率是3/10万人。每年约新增4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中50%是儿童,而且以2-7岁的儿童居多。儿中心血液肿瘤科承担了来自上海乃至全国的血液肿瘤患儿,每年收治新诊断的小儿白血病约180例,各种恶性肿瘤约120例,进行各种造血干细胞移植25例,有约1000名儿童肿瘤患儿在持续治疗或随访中。2010年,从中华骨髓库年报最新统计报告中显示,儿中心血液肿瘤科累计完成23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排名全国儿童专科医院之首。在儿中心诊治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年无病生存率达75%以上,恶性淋巴瘤5年生存率达60%以上,其他如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等软组织肉瘤、骨肿瘤和肝母细胞瘤等疗效均居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然而,与高诊疗水平形成明显反差的是,由于我国不同地区对血液肿瘤疾病医疗水平的差距,发达地区接受治疗病人的能力有限,迄今只有不超过8%,即每年约1200—1500名患儿得到正规和系统性诊治。
儿童血液肿瘤大楼的建成将进一步扩大临床服务能力:新大楼规划建设126张标准病床,移植舱10个,移植监护病房22个,观察病床36张,有效缓解病人等候时间,避免病人因病房有限而延误治疗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新大楼的建成更对儿童血液肿瘤疾病的临床研究产生极大意义。血液肿瘤学科将完善亚专业的设置,形成普通血液病、恶性血液病、恶性实体瘤、干细胞移植四个亚专业,整合肿瘤外科等亚专业成立小儿肿瘤研究治疗中心。同时,还将建设血液实验室、肿瘤生物学检测中心、涵盖细胞形态及培养、细胞遗传、分子实验室、流式细胞仪、标本库等内容,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并以科研带动临床,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
随着大楼的建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还将建立国内首个儿童血液肿瘤诊治信息数据库;开展针对血液肿瘤患儿及家长的“症状护理”教育,并由专业医务社会工作者开展血液肿瘤患儿家庭社会支持的人文项目。血液肿瘤诊治信息数据库将收集血液肿瘤患儿在发病症状、医疗过程、预后情况,以及生活情况长期追踪等方面的信息,用于帮助分析来自不同区域的病儿在疾病发展上的各种情况,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这对更深层地认识和掌握儿童血液肿瘤疾病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