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宝钢教育奖评选结果日前于厦门揭晓,根据2010年宝钢教育奖评选精神和《宝钢教育奖评颁实施细则》相关要求经过各学院、研究生院推荐、选拔,医学院评审小组评审,经宝钢教育基金会审议确认,我院共有3位教师、8位学生荣获2010年“宝钢教育奖”。
获得“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的是新华临床医学院孙锟、瑞金临床医学院陈克敏、基础医学院李稻,仁济临床医学院推选的2004级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王昊陆同学荣获优秀学生特等奖,研究生院李华婷、瑞金临床医学院方嵘、基础医学院杨溢、新华临床医学院冀全博、一院临床医学院蒋知言、护理学院王皓岑、口腔、九院临床医学院刘青等7人获得优秀学生奖。获奖名单已于《文汇报》刊载。
积小流,以成江海;积跬步,志在千里
2010年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获得者
上海交大医学院2004级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王昊陆
对知识的追求上,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乐在其中;临床实践与科研工作中,他虚心执著,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生活中,他积极向上,热情乐观,朝气蓬勃。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王昊陆。
王昊陆同学自2004年9月进入交大医学院就读以来,思想上要求上进,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现已三级党校毕业。目前师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普外科王坚教授,研究方向为肝胆胰外科、疝与腹壁外科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学习是学生永恒的主题
众所周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是繁重的,但面对艰巨的学习任务,王昊陆同学始终认为“作为一名学生就要用心去学,学习是学生永恒的主题 ”。六年多来他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在学习中像运动员对待比赛一样执著,像战士对待战场一样认真,本科及研究生期间获得了04至09年所有学期(学年)的奖学金。
在学习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的欲望。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本科期间他还辅修了华东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三年多所修60个学分的课程平均绩点3.5。2009年他完成毕业论文《Traditional Elements in Modern American Popular Music》(现代美国流行音乐中的传统元素)并顺利通过答辩,在取得医学学士学位的同时获得了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
学习、继承、创新、超越
最好的医生能集临床实践与科研技能于一身。王昊陆同学深深意识到“一个好的医生要经历学习、继承、创新和超越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都离不开临床实践与科研”。目前自己还处于学习和继承阶段,更要刻苦钻研、善于思考,勤于探索,主动积极地投入临床实践与科研工作,从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他在内外妇儿各科轮转期间表现优秀,能胜任常规诊疗工作,并参与科研工作,各科室都予以积极评价。论著《急性红白血病伴重度核型异常诊治1例附文献复习》一文即2009年血液科轮转期间,由黄洪晖老师指导完成。系统综述《多层螺旋CT和超声心动图对中国人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价值比较的Meta分析》为在心胸外科轮转期间,由叶清老师指导完成。进入研究生阶段,他在导师王坚教授指导下撰写了《胆管癌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理机制》、《Largest Lipoma of the Pancreas: First Case Underwent a Distal Pancreatectomy》等论文,均已发表或录用。迄今为止他共发表及录用论文9篇,其中第一作者7篇,英文SCI期刊1篇,中华系列杂志2篇。
目前他在完成一定数量病房、门急诊手术的临床学习研究工作的同时,正参加一项2009年上海市科委课题,在基础医学院进行肿瘤干细胞的实验研究工作,现已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并入选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2010年5月在导师王坚教授以及相关科室老师的指导下,他作为主要执笔者申请的上海市科委重大临床课题已批准立项。
生活应该是斑斓多彩的
学习、实践、科研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王昊陆同学觉得“大学生活应该是斑斓多采的。”
王昊陆同学的动手能力、口头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都较强。他曾任基础医学院学生刊物《医源》责任编辑,并在各期报刊上发表《交大杂感》等多篇文章;担任 “《医源》十周年纪念”纪录片导演,负责组织策划、编导、录音;担任仁济临床医学院学生刊物《仁济大学生》(20、21期)主编,负责组织策划、集稿、编审,印刷出版,并在各期刊物上发表《江流有声》等多篇文章;担任2007年仁济临床医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专题论文集》主编,负责该论文集的集稿、编审、印刷出版。他在2007年仁济临床医学院主办的“红五月”演讲比赛中获三等奖、在“和谐社会,和谐医患”征文比赛中获三等奖。
2009年9月他通过医学院选拔,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皇家阿尔弗雷德王子医院(Royal Prince Alfred Hospital, Sydney, Australia)麻醉科交流进修。悉尼大学国际健康办公室(Office for Global Health)的2009年年报(China-Newsletter分册)报道了这一交流活动。回国后他撰写了深刻而生动的交流报告,并发表于《中国研究生》杂志。
在完成工作、学习和研究任务的同时,他担任了2008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生在仁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交流时的接待、翻译工作;参加了2009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与仁济临床医学院的交流活动;2010年世博会期间,他出色完成了纳米比亚馆副馆长在仁济医院就医时的接待、翻译工作,并受邀代表科室参加了世博会非洲联合馆社交酒会、纳米比亚国家馆日等活动。
他积极组织和参与各项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素质与风采,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许和认可。
新的起点 追求无止境
上下求索,永无止境。医学是一门学问、一种事业,足以用一生去追求。我们希望王昊陆同学戒骄戒躁,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不断地发现新的梦想,不断地实现梦想、超越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