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上午,医学院2009级本科生“班导师”启动会在科教楼203会议室召开。医学院院长、2009级临床五年制三大班“班导师”陈国强,院党委副书记夏小和,院办主任孔巍,学工部部长唐华,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洪,18位“973”科学家、学术带头人(PI)与2009级全体带班辅导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唐华主持。
为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育人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研精神,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10月下旬,学工部在全院范围内发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实施班级导师制的倡议书》,医学院院长陈国强率先报名担任“班导师”;此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免疫学研究所等部门的科研骨干也积极响应倡议,踊跃加入“班导师”行列,为“班导师”制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启动会议上,陈洪首先简要介绍了18名“班导师”的基本情况与专业研究方向。接着,唐华从工作内容、工作形式等方面具体讲解了“班导师”的工作机制,并表示,“班导师”在学生成长成材过程中具有思想政治引导、学习和学业辅导、生涯设计和就业指导、班风和学风督导的重要作用。之后,夏小和对各位科研骨干积极报名加入“班导师”队伍表示了由衷感谢和热忱欢迎,并援引国外名校 “班导师”参与学生成材教育、学生工作管理的成功案例,阐述了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最后,陈国强结合先行带班的体会,表示要把“班导师”制作为加强我院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实事来做,并指出:科研人员担任“班导师”一要充分施展自身能力,实现“科研反哺教学”;二要积极锻炼组织能力,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三要发挥所带研究生的“副手”作用,通过研究生担任“副班导”等形式来协助作好“班导师”工作。他还谈到,可以进一步拓展“班导师”与班级配对的形式,创立“班导师交流协会”,加强“班导师”与辅导员队伍的联系;并期待通过“班导师”与学生的互动、科研人员与学生工作人员的接触,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对科学的热爱,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使他们终身受益,也由此促进院风、学风、教风与政风的提升。
会后,全体2009级本科生带班辅导员与18位“班导师”见面,对分班配对进行了细致部署。辅导员还与相对应的班导师展开个别交流、沟通班级情况,并对近期“班导师”进班与学生见面等相关事宜达成了共识。
据悉,陈国强院长担任“班导师”的2009级临床五年制三大班作为 “班导师”制试点班级,目前相关工作已经稳步推进,卓有成效。该班辅导员孙月霞从学生反响、双师联动的角度表示,“班导师”制给班级带来了新气象、注入了新活力。而本次会议的召开,也标志着医学院“班导师”制的全面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