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闵行区人民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宣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闵行中心医院今天成立,这标志着双方第二轮共建闵行区中心医院工作的正式启动。双方在签署的第二轮共建协议书中表示:进一步提升和促进闵行区中心医院的内涵发展,将其建成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级医院,并使之成为上海西南地区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闵行区区委书记孙潮,上海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黄红到会致辞;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大麟,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朱正纲,医学院院长陈国强和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严肃等领导出席。闵行区副区长杨德妹和医学院副院长章雄分别代表闵行区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签署了共建闵行区中心医院的协议书。
签约仪式上,闵行区中心医院院长沈翔慧首先做了该院数十年来的建设成果介绍。大会由闵行区卫生局局长许速主持。
闵行区中心医院地处上海西南地区的城乡结合部,人口密度高、车祸病人多、老年危重病人多。多年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帮助下,该院攻艰克难,找准定位,在急救创伤救治、社区慢病治疗等方面形成特色,为区域百姓的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无论是从医院的各项运行指标来看,还是从医院自身发展的态势来看,“闵中心”已成为名符其实的上海西南地区的医疗服务中心。
1998年3月,闵行区人民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签约共建闵行区中心医院。2000年又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集团。10余年来,“闵中心”在医疗业务、科研教学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诸多学科整体水平处区内领先,各类运行指标位居同级医院前列。
该院上海市急性创伤急救中心建设成绩显著,成立三年来抢救危重病人7783例,成功率达97.61%;其中抢救9例心脏穿透伤病人,全部成功。该院心血管内科优势明显,成功实施了全国第一例“带心衰预警功能心脏起搏器”和上海市第一台“数字化双腔起搏器”植入手术;每年开展介入手术1000余例,其中急诊PCI手术150余例。消化内科颇具特色,每年开展内窥镜检查超过20000人次,位居全市同级医院前列,诊治水平已基本达到三级医院的标准;早期胃癌检出率达24.7%,居上海领先水平。普外科胃肠组开展的手术项目和治疗的肿瘤数量已超过部分三级医院。
去年,闵行区中心医院与周边的莘庄、虹桥、七宝、古美、华漕、梅陇等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建立了一个立体化的社区慢病的管理、研究与服务平台。依托这个平台闵中心的医疗专家每日同步审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传的放射、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报告400余份,他们还利用建立的PACS、MUSE等区域性的会诊中心,为早期干预肺部肿瘤、消化道肿瘤和乳腺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闵行区中心医院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几年各类科研课题立项11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市级课题15项,市卫生局课题4项,市重大科研课题1项;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多项;还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8项、发明奖1项。
据了解,在第二轮区校共建期间(2010年——2015年),闵行区政府将在资金和政策上,对“闵中心”的数字化建设、大型设备的购置、人才培养和引进、重点学科建设等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交通大学医学院会同瑞金医院则全力帮助“闵中心”进一步提升医疗、科研、教学以及学科建设水平,并将继续加强人才培养,重点扶植2-3个科室成为市重点学科。
闵行区中心医院领导表示,将紧紧抓住区校新一轮共建的新机遇,实行新的腾飞,努力把“闵中心”建设成为高水平、多功能的综合性医院,为闵行区乃至周边地区的百姓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