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2日至14日,受教育部的委托,我院作为学科组组长单位,承办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公共卫生学科组首次工作会议,来自全国20所大学的2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参加。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等领导到会并讲话,院党委书记孙大麟致欢迎词并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长期以来对我院以及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政策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会议由学科组组长、我院副院长黄钢主持。
为了促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使用,同时也为应对高校扩大招生的规模、解决《医师法》实施后日益突出的医学生医疗实践与患者权利之间的矛盾,从2002年起,在教育部的统一规划下和部署下,全国各高校相继建立了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我院于2003年起在“211工程”建设资金、上海市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上海市教委“教育高地建设”项目,以及医学院常规建设经费等多项资金支持下,投资3554.8万元组建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逐渐发展成为拥有4800平方米使用面积(包括医学院本部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附属医院临床实训分中心、检验、口腔、护理等),形成了“课堂教学、模拟教学、床边教学”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满足多专业临床实践需要的综合性教学训练平台。通过7、8年的建设,包括我院在内的全国25家规模大、功能较全、层次较高、人才培养效果较好的“中心”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示范中心。在此基础上,今年5月,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公共卫生学科组成立,由我院副院长黄钢担任组长。
会上,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实验教学模式、科研创新机制、人才培养路径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表示,上海市教委非常关注临床和公共卫生实验教学的建设。他认为,该学科实用性强,关系到民生大事,希望临床实验教学工作在内容上要构成体系、互相衔接,更贴近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为整体提高医学毕业生的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努力。他希望把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的典型经验和改革模式推广到上海其他学科中去。
黄钢就我院医学教育的整体情况和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行的情况向各位专家作了介绍,并通报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公共卫生学科组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现状,同时对本学科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面提出了展望。黄钢还就本学科配合教育部开展示范中心建设成果的展示和交流等问题与各位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健全学科组工作机制、示范中心阶段性成果总结及交流、示范中心信息化建设等年内必须完成的工作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据了解,自2002年以来,临床技能/公共卫生学科组各成员单位在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学生临床能力评价体系的改革、数字化和网络化现代教学手段的普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临床技能教学理念,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实验和教育技术手段,整合临床学科实验教学资源,搭建了一个基础性、综合性和专业性的实践教学平台,并相互融合,以临床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基本技能训练、临床实训和临床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初步构建了一个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全程不断线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为有效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中实践、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成果尤为明显,如汕头大学医学院开设了一门全新的综合性课程:《临床基本技能》。该课程将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实验诊断、手术基本技能、沟通技能等内容有机组合,从而强化了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医患沟通技能和医学人文素养;我院则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强大的工科优势,在支持和鼓励大学生科研创新和医工结合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建立了完善的制度,营造出创新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并使他们不断萌发出创新性思维。自2003年以来,我院先后共获得国家级、市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133项。此外全国各中心还积极开展了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并推出了模拟教学法、床边教学法、PBL教学法以及研究性教学法等,既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临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