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七秩华章 学科巡礼-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细胞稳态调控与疾病前沿科学研究基地
  作者:  2025-08-28

(一)简介

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于2005年成立,是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实验室创始主任为陈国强院士,实验室现任主任为钟清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陈国强院士。

实验室主任 钟清             学术委员会主任 陈国强


实验室于2007年11月通过专家验收,在2016和2021年度生命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均获评“优秀”。


实验室始终围绕“细胞命运决定”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尤其是白血病细胞、实体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的分子机制与临床转化研究,构建从基础到应用的跨尺度创新体系。围绕健康中国战略与生物医药领域“卡脖子”问题,开展靶向治疗、免疫调控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原创性成果向临床与产业转化,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布局前沿方向,同时鼓励科研人员挑战领域内“无人区”,激发原始创新活力。依托重大科研任务培养战略科学家、一流人才队伍和建设创新团队,构建"科研反哺教学、教学赋能创新"的闭环生态。同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以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核心,于2021年组建上海市细胞稳态调控与疾病前沿科学研究基地,2021年8月列入上海市教委“十四五”期间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认定名单。该基地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钟清教授牵头,围绕“细胞稳态调控规律与疾病”这一主旨,深入揭示细胞稳态调控规律,为实现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精准高效治疗奠定基础。

2017年 《应激与肿瘤》由陈国强院士领衔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


(二)发展历程

1956年 章德馨副教授领导下建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1977年 王振义教授(1992年任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94年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教研室主任

2002年 陈国强院士担任学科带头人

2005年 实验室获教育部批准建设

2007年 实验室通过教育部论证验收

2016年 实验室在生命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评“优秀”

2021年 实验室在生命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获评“优秀”

2021年 上海市细胞稳态调控与疾病前沿科学研究基地列入上海市教委“十四五”期间上海市前沿科学研究基地认定名单


(三)研究方向

实验室紧密围绕“肿瘤命运时空调控规律与精准靶向干预”这一核心科学问题,在五大研究方向上深耕细作,以期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中持续突破,追求卓越成就。

实验室组建了一支兼具国际视野与创新活力的多元化、梯队化的科研团队。汇聚了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2人,国家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含海外)10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形成了“领军人才-中坚力量-后备新锐”的完整梯队。


代表性成果1:肿瘤细胞新型死亡与调控轴的发现


代表性成果2:中心体微丝骨架监察机制的发现及其诱导肿BRCAness,增效PARP抑制剂的功能验证


代表性成果3:自噬的生化解析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

Autophagy 13, 592-607(2017);Cell Discovery 10, 43 (2024);Nature Communication 14, 6360 (2023);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21,7 (2022):;Cell Discovery 9, 115 (2023);Cell Reports 43,2 (2024)


代表性成果4:胚胎肝脏保护造血干祖细胞基因组的机制

Nature  637, 402–411 (2025)


代表性成果5:发现骨髓微环境组分-免疫抑制性分子在LSCs干性维持中的作用和免疫治疗价值

Nature 562,605-609 (2018);Cell Death Dis 15, 515 (2024);Cell Oncol 48, 1005-1018 (2025);JCI. 128, 1737-1751 (2018);Leukemia 31, 2260–2264 (2017)


代表性成果6:揭示不同类型白血病LSCs糖/氧化还原代谢异质性的调控规律


Cell Metab 29, 950-965 (2019);Sci Adv. 7, 11 (2021)

PNAS 120,13 (2023);Cell Rep 39, 110607 (2022)


代表性成果7:揭示LSCs中骨髓微环境代谢成分与内在代谢途径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

Leukemia 37, 265-275 (2023);JCI 131,4 (2021)


代表性成果8:与Pol II结合的表观修饰复合物的内在无序区域协调其在运动中修饰核小体的分子机制

Nat Struct Mol Biol 32, 687-697 (2025)


代表性成果9:自堆叠的小分子用于活体高灵敏拉曼成像

  Nat Biotechnol 43, 936-947 (2025)


(四)组织管理架构

根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教育部是实验室的宏观管理部门,高等学校是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主体,实验室实行高等学校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全面工作,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


(五)实验室未来规划

实验室欢迎海内外学者的加盟,立足国家“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构建“前沿探索-源头创新-产业赋能”的全链条科研体系。打造国际化交叉创新团队、建设战略性科研平台、攻关国家重大科学问题、深化开放协同创新机制,继续探索创新科研范式与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