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病理生理学系曹木青课题组发现纤毛相关罕见病Joubert syndrome的新关联突变基因及其致病机制
  作者:  2021-02-05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系曹木青课题组在医学遗传学领域知名期刊《Genetics in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Disrupted 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due to IFT74 variants causes Joubert syndrom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Joubert综合征新的关联基因IFT74,并阐明了此基因突变的致病机制。

罕见病是指发病率极低的疾病,但是由于病种数目庞大,其实罕见病并不罕见,人群中约5%的人受某种罕见病困扰,其中15%的罕见病患者寿命低于5岁,大部分罕见病由遗传因素造成。由于单种罕见病发病率低,和罕见病有关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很多罕见病的发病机制都不是非常明确。纤毛(Cilium)是一种真核生物中突出于细胞表面的天线状细胞器,调控多种发育相关的关键通路,在人体中绝大多数类型细胞拥有一根纤毛。纤毛异常导致数十种人类疾病,其中大部分为罕见病。这些纤毛相关疾病主要表现为脑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多囊肾、肝纤维化、视觉嗅觉听觉衰退、多指(趾)、肥胖和糖尿病等多种临床表征,一般以综合征的形式出现。现在发现不同的纤毛基因突变,影响的器官组合差异较大,症状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

Joubert综合征是一种纤毛相关罕见病,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主要病理学特征为小脑蚓部发育不良。患者一般表现为发育迟缓、运动能力差、共济失调、呼吸和动眼异常,也有可能伴随其他器官的疾病。该研究从三组Joubert 综合征中国家系入手,外显子组测序,发现了Joubert syndrome新关联基因IFT74,而且所有病人都携带了一种只在东亚人种中出现的p.Q179E突变,同时利用动物模型和病人体内提取的成纤维细胞,阐明了IFT74基因突变,造成纤毛内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IFT)复合体异常和纤毛介导信号通路紊乱,最终导致Joubert 综合征发病机制。该研究为Joubert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并为后续的遗传筛查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100ED

罗敏娜博士(国家卫健委科学技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林再胜(上海交大医学院)、朱田(北京协和医院)和金敏军(中国海洋大学)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曹木青、国家卫健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中国海洋大学赵呈天、北京协和医院主任睢瑞芳等四位老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资金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36-021-0110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