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医学院2025年“医帆启航”大学生创新实践大赛圆满完赛
  作者:  2025-05-13

20254月,基础医学院、医学院学生工作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工作办公室、医学院教务处共同组织举办了一年一度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帆启航”大学生创新实践大赛。通过论文函评、现场报告与答辩等形式,共产生34个奖项(获奖名单见后)。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文件精神,激发医学生原始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医学院于今年2月启动本届大赛。比赛再次吸引了各专业本科生积极关注,共收到55组学生团队(合计学生220人、指导教师74人次)提交的作品,涵盖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与中医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医+X”交叉学科等多元领域,参赛作品数及参赛人数亦为历届最高。与此同时,为了深化与兄弟高校在学生创新实践方面的交流协同、共促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此次大赛特邀与我校在拔尖创新临床医学人才培养领域有紧密合作的昆明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蚌埠医科大学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同台竞技,来自兄弟院校5名带队教师及22名学生带来的6项作品进行了答辩展示。

426,首届“医帆启航”大赛的创办者之一、医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钮晓音为本次比赛致辞,她回顾了10年来“医帆启航”参赛规模逐渐扩大、赛道设置不断丰富,已成为交大医学院一项重要的本科生科创赛事,也为我院在全国大学生医学创新大赛暨“一带一路”国际竞赛(以下简称“医创赛”;原“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暨‘一带一路’国际大学生医学基础研究创新设计论坛”)等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打下扎实的基础。她也向本次专程前来的昆明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蚌埠医科大学师生表示欢迎与感谢,并期待各校学子通过这一“以赛促学”的形式,涵养“诚信为先、包容失败、激励探索、跨界融合”的创新文化,进一步发挥自主探索精神,提升创新能力。

随后,进入本届“医帆启航”大赛现场报告与答辩环节的作品,对标“医创赛”评审要求,分为4组接受了评审专家的审阅与评分(其中2组与医学院第十八期“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会评并轨举行)。最终,共产生“最佳论文报告奖”4篇,论文报告“优秀实践奖”“优秀设计奖”“优秀风采奖”各10篇。在征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的意见后,本年度“医帆启航”投稿作品中共有18项将参加6月份开始的“医创赛”复赛选拔。期待交医学生创新团队经过对科研成果的继续打磨,在更高舞台上争取新的荣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帆启航”大学生创新实践大赛以弘扬“学在交大”“知行交医”的学风研风为主旨,积极关注 “新医科”建设、“医学+X”“X+医学”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及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与“RBL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课内外科创活动一起,构建了“创”“赛”联动、具有交医特色的医学生创新能力培育体系。通过“医帆启航”孵化的优秀作品,先后于“医创赛”获得各类奖项近50项;特别是自第七届(2021年)该赛事改制以来,经“医帆启航”校内遴选后推荐的作品,共夺得全国总决赛金奖9项、银奖15项、铜奖9项,全方位展现了交医学子在“追求卓越”道路上的成果与风采。

第十届“医帆启航”获奖名单

最佳论文报告奖

作品名称:瘤内真菌Rhizopus delemar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促进肾癌发展的机制研究

完成人:吴听洹、张佳芮、杨流嘉、陈述、邓钦与

指导教师:翟炜、刘宁宁

作品名称:MUC1蛋白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中的作用

完成人:曹宸语、付良轩、王许桓、杨然

指导教师:黄雷

作品名称:2020-2050204个国家和地区15种饮食风险因素对经济影响的估计与预测

完成人:李怡媛、徐晨、陈由骏

指导教师:钟文泽、杜喜浩

作品名称:CRISPR/Cas体系介导的纸基传感新技术快速检测致龋菌的有效性研究

完成人:潘禹衡、田诗齐、翁佳宁、张笑璇

指导教师:陈曦

论文报告“优秀实践奖”

作品名称:The Causal Role of the Skin-Gut Axis Microbiota in Shaping Multi-Dimensional Aging

完成人:潘汶海、梁筠怡、钱湘玥、施晨希

指导教师:卜军

作品名称:五倍子单宁酸组装的“纳米花”递药系统研究

完成人:陈着、但卓芮、杜乃雅、聂子杰

指导教师:方超、来星

作品名称:转酮醇酶TKT通过核黄素代谢重编程肿瘤相关中性粒细胞调控肿瘤进展的机制研究

完成人:陈豪、赖海富、沈千里、连洛、钱蕾

指导教师:贾浩、侯照远

作品名称:TBX1介导脑膜淋巴管生成引流海马区衰老星形胶质细胞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完成人:邵东涵、郭步韬、马腾、王威科、赵贵焱

指导教师:张驰豪、潘春鹏

作品名称:神经元Wnt3a介导生命早期炎症诱导的癫痫易感性增强

完成人:孙恺平、张自普、张瀚、高远、唐熙皞

指导教师:陈娟

作品名称:正畸加力对髁突吸收相关牙槽骨缺损的影响

完成人:魏博妍、唐朝阳、申亦馨、杨景琪

指导教师:马志贵

作品名称:超声联合生物活性玻璃促进骨肿瘤创面修复及成骨的效应研究

完成人:张泽锴、李宇轩、刘若菡

指导教师:廖赟

作品名称:基于社会生态理论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和健康促进策略的研究

完成人:郑紫涵、梅可寒、章佳涵、王文清、高弘毅

指导教师:潘晓婷、吴森森

作品名称: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Air Pollutants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on Cognitive Function: Evidence from a Three-Wave Panel Study of Chinese Middle-aged and Elderly Adults

完成人:郑雅文、高曲怡歌、汪宝仪、赛提尔古丽·克然木、周伊贝

指导教师:胡凡、王英

作品名称:临床-影像组学预测胃癌肿瘤间质比及其在胃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

完成人:钟肖雨、范佳绮、刘佳让、何思怡、黄奔皓

指导教师:黄陈

论文报告“优秀设计奖”

作品名称:新的ATXN3抑制剂YL064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的增殖

完成人:张真歌、刘星雨、张漫钰、白雨菲

指导教师:吴英理

作品名称:CD55+CD8+T淋巴细胞促进腹主动脉瘤进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完成人:曲子政、田浚祺、王奇、彭雪莲、李炜昊

指导教师:刘晓兵、邵文广

作品名称:CD103+CXCR6+PD-1+CD8+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新亚群作为新型生物标志物对抗PD-1治疗效果预测的研究

完成人:李镇羽、魏绮雯、周禹彤、纪颖

指导教师:戴菁、费雪枫

作品名称:抗氧化肽CaNV抑制UVB诱导的皮肤光损伤的机制研究

完成人:李俊宇、徐元枨、段安珂、汤梦鑫、安小丽

指导教师:木丽仙

作品名称:数字听力筛查小程序开发与验证

完成人:朱珺妍、金宇琪、韩谨严、高榕竣

指导教师:黄治物、林新华

作品名称:糖尿病环境下中性粒细胞调控骨再生的作用机制研究

完成人:佘昕源、胡嘉妮、李芸芸

指导教师:史俊宇

作品名称:细胞膜张力和粘度双参数测量免洗荧光探针的开发

完成人:韩佳熙、齐钰、杨娜、方梓琳

指导教师:刘坚华

作品名称:GALNT3-FGFR2-MAPK信号轴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

完成人:高翌轩、张亦弛、戴鹭俨

指导教师:马皎

作品名称:成骨细胞STAT3/SOCS3通路在牙颌面畸形中作用与机制

完成人:黄紫晗、叶梓、库从双

指导教师:江凌勇、代庆刚

作品名称:明胶-羧甲基纤维素(Gelatin-CMC)在肺磨玻璃结节定位上的研究

完成人:尹采欣、李士研

指导教师:杨延龙、郭希婧

论文报告“优秀风采奖”

作品名称:硫鸟嘌呤治疗角膜新生血管

完成人:陶欣雨、吴磊、张乐

指导教师:陈德燕

作品名称:肿瘤手术的“火眼金睛”:拉曼/PET双模态成像探针实现术前术中一体化精准导航

完成人:俞佳沛、李雨萌、罗亚婷、王一媛、陈聿瑶

指导教师:肖泽宇、仇媛媛

作品名称:环状RNA用于胃癌早期无创诊断的性能评估和临床验证

完成人:戴少秋、陈美玲、叶枫、张倩倩、万欣蕊

指导教师:黄陈、罗再

作品名称:剪切力响应-壳核分离式纳米载药系统靶向递送miR-211抑制剂逆转肺血管重构

完成人:励可俊、胡锦灿、李城菲、林逸豪、钱奕心

指导教师:袁琳波

作品名称:交感神经-脑血管动态调控对脑脊液循环的作用机制研究

完成人:袁悦、郑兵欣、李卓凡、仲昕

指导教师:卢剑飞

作品名称:基于单目视觉定位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机器人的算法建立

完成人:李文皓、雷云丹、黄心怡

指导教师:于洪波

作品名称:The Effect of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Consumption on Mental Health in Adolescence: Exploring Sleep Quality as a Mediator

完成人:景思函、华宇轩、花明

指导教师:朱静芬

作品名称: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单张照片在早期识别儿童常见眼病中的应用

完成人:郭勇麟、梁小乙、黎晓静、刘哲源、王子琦

指导教师:李琳、翟广涛

作品名称:基于SICTERS小分子的局部光热调控表面蛋白冠增效乳腺癌纳米药物治疗

完成人:李婧晨、张尧涵、REGMIAKSARA、彭于航、陈语甜

指导教师:肖泽宇

作品名称:血浆APOA1水平对老年人群认知功能纵向变化的保护作用

完成人:革映羽、涂伍孜、邵子桓、纪翰彰

指导教师:冯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