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血液系统首席教师吴英理与医学生交流学习
  作者:  2017-03-14

3月10日中午,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血液系统教学团队首席教师、病理生理学教研室研究员吴英理老师作为嘉宾,出席“午间Seminar”活动第二期,与医学生共同交流《血液系统》整合课程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法,分享医学文献的阅读技巧和经验。血液系统教学团队秘书崔佳毅老师、学业工作室负责人陈燕老师,交医易班-科创工作站、优才工作站的学生代表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吴英理老师就血液系统的知识构建、学习难点等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他指出血液系统的组成有两个大的框架体系:有形的各种血细胞成分和涉及出凝血机制的无形成分,再包括输血部分形成整本书的知识体系。如何很快的掌握这门课程,最好的方式就是“看病例”,刚开始看不懂没有关系,同学们要利用课余时间,自己一点点查文献,一点点看懂读懂,经过这样的主动学习之后,知识内容就渗入到我们的记忆中了。这种学习的捷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考前突击,它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且能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出凝血调控是学习的难点部分,同学们也可以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厘清思路,增加逻辑记忆的能力。

作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探究为基础的学习(research-based learning,RBL)的优秀指导教师,吴老师也希望同学们不要被周围同学申报大创项目的热情冲昏了头脑,而更应深思申请的原动力、通过这种科研的训练最终想收获什么。对刚开始接触科研的医学生而言,重要的科研训练可能是先学会“精读”文献,这种精读类似于苏东坡少年时的读书方法,每一本书分数次读,一次钻研一个方面的“八面树敌”法。这个方法也适用于读文献,每次读文献先只关注文章的一个方面,例如“图表”,“材料方法”等等,各个击破,然后再把各部分串联起来,领会内在的逻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实际的科研训练过程中,得不到预期结果是常有的事,失败了哭一下也没有关系,哭完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谈到白血病领域的研究,吴老师机智的给同学们提出了几个问题“有没有遗传性的白血病?”、“目前有多少种白血病已经能被治愈?”,让在场的同学也头脑风暴了一把。

活动最后,吴老师寄语同学们“成为国家的医学栋梁”。本期的赠书环节——《威廉姆斯血液学手册(第8版)》被15级法八的一位幸运儿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