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基础医学院召开研究生党员迎新座谈交流会
  作者:  2025-11-12

11月5日下午,基础医学院召开研究生党员迎新座谈会,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专题学习交流。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童雪梅、党办主任毕丹、组织员朱雯佳、团委书记陈欢、辅导员刘天颖、6位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支委及50余名研究生新生党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首先,童雪梅以《教育强国,基础何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题,导学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联系基础医学院建院七十周年,介绍了学院党建和中心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又以总书记对青年人和交医人的“勉励寄语”精神对大家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随后,朱雯佳就学院党建工作及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总体情况做了介绍,并就组织生活规范化、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强化理论学习实效等方面作了要求。

最后,与会研究生党员围绕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夯实基础研究、厚植家国情怀畅谈了感想。党员同学们纷纷表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自身学习科研工作实际,勇攀基础医学科研高峰、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不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医学使命。


部分研究生党员代表感想:

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我的科研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科技自立自强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关键技术受限,高昂的药物只能让急需的患者望而却步;当不合理的关税变成贸易的城墙,无数研发和生产都会受到重大影响。所以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基点,重视基础研究,意识到原创的重要性。我们将充分发挥学校基础研究的优势深耕科研一线以实际行动回应国家与人民的需求。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陆慧玲


作为一名研究衰老相关课题的博士生,我过去常沉浸于实验室的世界,思考着细胞和分子的内部变化。但通过今天的深入学习,我的视野被打开了。我认识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是社会课题,更是我们科研人必须回答的时代考题。

我的研究最终目标是为了理解衰老这一生命过程本身。我希望能够揭示其背后的生物学规律,为将来开发能够改善老年人健康质量、延缓老年相关疾病的干预策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这不仅仅是一项科研任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能将个人所学与国家"健康中国"的伟大愿景结合起来,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与方向感。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张秋慧


通过本次党课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建设教育强国必须筑牢基础学科的基石。基础医学作为连接生命科学与临床应用的枢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次对病原体的探究、对药物作用机制的剖析,都让我认识到,没有扎实的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等基础学科研究作为支撑,医疗技术的创新突破便是无源之水。国家若要在生命健康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就必须重视并加大对基础医学等前沿基础学科的投入与人才培养。这不仅是知识体系的构建,更是创新能力的源头活水。作为基础医学学子,我深感责任重大,愿潜心钻研,为夯实国家医学科学基础、服务全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强国的时代使命。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杨纪龙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擘画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彰显了党中央卓越的治理智慧与坚定决心,为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作为一名新时代医学生党员,我倍感振奋,我将努力将个人发展融入时代洪流,聚焦医学科技创新与高水平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勇担健康中国建设使命,精进专业本领,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研究生第三党支部-刘昊天


在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过程中,我更加体会到“医脉传承、担当使命”的深刻内涵,也更加明确了青年医学研究者的奋斗方向。

会议高度肯定“十四五”时期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将“加快建设健康中国、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战略部署。这与我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办学使命一脉相承,让我深刻意识到,我们青年医学研究者的学术追求必须锚定国家需求,把个人成长融入健康中国建设的宏大实践之中。

会议贯穿“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强调科技创新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正是医学研究的根本方向。我们阐明的每一个致病机制、发现的每一个潜在靶点,最终都要转化为守护人民健康的实际行动,也让我更加体会到“基础研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深刻意义。在基础医学领域钻研学习,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贡献青春与力量!

研究生第四党支部-刘塘琳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是此次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的核心任务之一。对于我们基础医学院的同学们而言,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不单体现在前沿技术的创新突破上,更蕴含在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发展逻辑中。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基因编辑、单细胞测序、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等新技术正重塑医学研究范式,这既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我们必须摒弃“等靠要”的思维,在实验技术革新、研究方法创新上主动发力,将全会“系统集成”的发展思路融入日常科研,既要深耕自己的研究方向,也要主动对接临床需求、产业需求,让基础创新与临床转化、产业升级形成良性循环。

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张铭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