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教育部-上海市生物医药临床研究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2025年度理事会顺利召开
  作者:文、图/黄婉莹  2025-07-02

22C5D6

6月24日,教育部-上海市生物医药临床研究与转化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2025年度理事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懿德楼101会议室顺利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药学院院长丁健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名誉院长、上海市政府参事陈红专教授以及中心理事会成员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郑俊克教授作为依托单位领导到会致辞。会议由中心主任周斌兵教授主持。

B3B30

郑俊克代表中心依托单位在会议开场阶段向各位到场的理事专家致谢,回顾中心2024年度在基础原创研究、新药临床研究和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肯定中心在交医未来规划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到浦东新校区即将启用,设有侧重转化的医谷园区,学校将积极对接浦东新区资源,与企业联合打造转化平台,设立早期孵化及企业对接新模式。同时,融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产学研结合,努力提高示范基地水平,助力中心加速发展。

127583

丁健院士作为理事长发言,他指出临床研究日益重要,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基础和临床纽带意义重大。医生在临床研究中起关键作用,做药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希望大家在中心的平台上积极交流,有所收获,共同推动临床研究与协同创新发展。相信在各方支持下,中心定能取得更多成果,为中国和上海医学事业贡献力量。

F78DF

周斌兵具体介绍中心年度亮点工作及未来发展规划。他提出中心将继续秉持集聚、适变、开放、共赢的方针,加强基础药理和药物评价平台建设,积极对接和服务临床评价平台,强化产医融合新模式和医企需求对接机制,打造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新高地,加强国内外基础临床交流合作、扩大国际和行业影响力。 

1373C2

陈红专作为中心荣誉主任发言,他强调中心需要围绕临床问题开展转化研究,感谢各位理事们积极发言,贡献建设性意见,为中心发展提供明确指引。交大医学院与其他高校在生物医药领域应携手共进,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中心初心不变,坚守临床优势,深化基础、临床与企业合作。未来需在体制和机制上创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拓展,实现更大突破。

10D35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晓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宏林研究员依次以“临床需求推动上海市基因治疗转化研究平台研究进展”、“首创小分子化合物治疗慢性炎症的机制研究与转化应用”为题进行主旨学术报告,从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基础原创研究、细胞基因治疗新药创制、新药、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高质量临床研究等多方面展开介绍,为在场的专家全面展示中心持续孵育、聚焦以及关注的重点方向。

1D212D

在讨论环节中,各位理事和参会专家为中心的发展建言献策。就中心聚焦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协同创新模式促进临床与科研团队、企业合作,继续加强基础与临床方面的研究协作;共享基因编辑等方面的人才资源,在细胞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制定标准,掌握话语权;借助AI等前沿技术提升临床应用能力和研究质量,促进药物研发的效率以及用好中药和复方研究的独特价值,持续提升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在国际影响力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12053F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闫小响强调,未来5-10年是中国原创靶点新药爆发期,需融合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协同发展,成果转化处将大力支持中心工作。

最后丁健院士做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会议充分交流学术观点,提出诸多建设性建议。协同创新中心应更开放包容,加强与国家级临床研究平台单位合作。生物医药产业面临国际国内环境变化,需适应新形势,抓住机遇。中心要发挥更大作用,加强科普及与政府联系,为政府的产业和行业政策进言、献策,争取各方面的进一步支持。原创药物研发艰难,但中国必须坚持,原创不仅指首个发现,也包括改进创新。希望中心继续加强协作,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为国家医学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