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党建引领,药物化学与生物信息学中心科普大动作——创建 “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社会大众”全链条科普
  作者:  2025-03-10

立德树人育英才,自立自强铸未来。近年来,药物化学与生物信息学中心在张健主任和姚莉韵书记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医药健康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发现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创建了面向“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社会大众”的全链条科普模式,显著提升受众对科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及医药重大事件的深度认知,获得了国内多方面的积极反响和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循序孵化中小学生科创兴趣

药物化学与生物信息学中心作为首批上海青少年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药物设计” 创新实验室(市级)挂牌单位,针对中小学生求知欲强但科学知识有限的现状,组建了由支部党员和博士后为主的医药科普师资团队,设计了从回顾科学史、开设身边科学讲座到动手开展兴趣实验等一体化青少年科创活动,在青少年心中埋下了创新种子,激发科学兴趣。近年来,根据AI新技术进展,面向青少年开发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药物设计”、“神奇药物之旅”、“基于AI药物研发科普”及“胶囊的奥秘实验”等前沿科普课程,累计辐射来自全市30多所学校200余位中小学生。通过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体验科学研究特别是药学领域的特色与魅力,感受AI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带领大学生知识跃迁挑战科技前沿

中心教师突破传统高等教育课业模式,建立前沿科学思维导向的人才筛选和提升计划,面向本科生从医学创新发现的全生源科普开始,以兴趣和能力为导向筛选优秀学生,开展一对一“启发式”科学思维挖掘和解决方案逻辑引导,形成学生为主体的科学知识和能力跃迁,并助力突破产生科研成果。通过这一计划,十年来培养了一批来自生物医学科学、临床八年制、口腔医学、护理医学等专业优秀本科生毕业生。近五年来,张健主任带领大学生团队在国赛中不断斩获佳绩,获医学院首个全国挑战杯总决赛特等奖,获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特等奖,连续四届蝉联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总决赛金奖等全国最高奖6项。中心围绕人工智能和新药研发前沿发展国际前沿的智能算法,从未解决的临床需求问题出发获得原创先导分子(6项专利转化企业),获批“上海交通大学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学创新工作室”。



科普知识惠民推动道地药材价值提升

从服务国家战略出发,张健主任带领中心科研人员结合自身中药研究成果支援西部建设,创建六盘山区域药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带领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科普优势,从特色道地药材种植、认定和加工三方面提升社会与经济效益,一是倾囊相授中药种植知识,开展“医疗机构中药饮片服务人员专业技能”、“中药饮片辨识与炮制技能”等科普讲座,近万人参加收益中药种植能力和养护水平,推动六盘山地区中药材产业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钱袋子”。二是科普应用成熟技术,着力推广宁夏道地特色中药材产地加工、储藏养护及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推动成果在宁夏隆德县、原州区等9个贫困县推广应用。


高质量打造新媒体“科普阵地”

张健教授深耕药物设计、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在精准靶标识别和First-in-class原创药物先导发现等方向做出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他带领中心年轻教师积极投身对国际前沿科学突破的大众普及和深度解读,作为上海广播电台“十万个为什么”栏目常驻嘉宾,讲述医药健康领域重大事件(如蛋白质折叠、人工智能发展等)的历史背景、突破创新要点和未来对社会经济的潜在影响。2017年创建“分子设计”公众号,每周进行新药研发和使用的知识科普,教师撰写原创文章346篇,阅读超百万次,已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领域战略报告,高校院所药学前沿课程及药企研发部门技术平台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


药物化学与生物信息学中心将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践“全链条科普”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努力回答好“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的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