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口腔医学院党委于近日召开专题学习会,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及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开展集中学习。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徐袁瑾同志主持,学院班子全体成员、科级干部及基层党支部书记参加。
会上,徐袁瑾同志紧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核心要义,系统解读文件内涵,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关键作用。她指出,《纲要》为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学院要立足“健康中国”战略和“双一流”建设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构建具有口腔医学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同时,结合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要主动融入上海教育现代化先行区建设,发挥学科优势,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交大口腔力量。
与会同志结合学院实际工作展开深入讨论并表示,将以“新医科”建设为牵引,深化口腔医学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交叉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增长点,强化口腔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学科高地。完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推进实践教学基地标准化建设,创新“医+X”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卓越口腔医学创新人才。聚焦口腔健康管理等民生需求,依托国家口腔双中心建设,加强科普宣教、基层医疗帮扶及教育资源辐射。以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主线,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科评估、教学改革、科研攻关等重点任务的实效。

同时,学院通过教研室会议、基层党员大会、班团会议,组织全体师生深入学习,并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目标展开热烈讨论。学院师生结合口腔医学学科特色,积极探讨如何通过深化医教协同、产教融合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提升学生临床能力与创新思维。大家一致认为,应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口腔医学创新人才。
学习感言
陈吉宁书记在全市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教育强国如何在上海落地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口腔医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大会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以“大思政”格局着力培养卓越口腔医学创新人才。学院将继续以“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和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为双翼,面向“五个中心”,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一流师资队伍,推动口腔医学与人工智能交叉创新,强化师生科技攻关能力与家国情怀,为教育强国、强市贡献交大口腔的智慧与力量。
——口腔医学院党委书记 徐袁瑾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颁布实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我国首个以教育强国为主题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纲要》提出,建立教育创新合作网络,设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国际教育合作区,实施中国教育品牌培育计划。结合本人分管的学院国际交流工作,需进一步拓展与国际知名牙科院校的多层次友好交流。在巩固现有国际培训、考试中心(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包括与国际知名院校联合开展具有国际认证的各类培训课程,扩大国际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作办学的可行性。
——口腔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孙健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目标,为医学教育指明方向。口腔医学作为实践性、创新性极强的学科,学院将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打造兼具临床精湛技能与教学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八大体系”建设为框架,深化医教协同与产教融合,推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探索虚拟仿真技术与临床实训结合的新模式,全面提升学生解决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同时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口腔医学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交叉领域的创新研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口腔医学人才。
——口腔医学院副院长 王丽珍
通过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我们将以此为指引,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一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聚焦高水平人才培养;三是推进教学科研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学院的教育影响力。我们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教育强国目标而努力奋斗。
——口腔医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刘剑楠
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强国建设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今后将把党的教育方针融入日常工作,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担当,以学科评估为抓手,奋力推进高质量成果产出。以人民健康需求为导向,有组织协同突破口腔医学关键技术瓶颈,深化与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实际行动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口腔医学院副院长 张文杰
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深刻认识到,实训中心建设必须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国际口腔医学教育标准。以智慧医疗为导向,构建虚实结合的临床模拟教学体系,深化知识与技能融通的培养模式;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打造智能实训平台,强化学生数字化诊疗能力。推动教育从技能训练向创新思维跃升,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卓越口腔医学创新人才,为健康中国战略提供支撑。
——口腔医学院实训中心主任、骨干教师激励团队负责人 陶疆
作为一名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一线的教师,此次《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专题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纲要》高屋建瓴,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新时代,为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未来教育工作改革提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按照《纲要》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既要做好立德树人的价值观教育,也要融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新技术,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人才。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激励团队负责人 何悦
在新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名医者兼教师,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强化思政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全过程。积极拥抱科技变革,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并着力打造医工融合的创新平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口腔外科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激励团队负责人 张善勇
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后深感使命在肩。口腔医学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人文精神的延续。作为口腔医学教育者,我们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大思政”理念融入临床教学,厚植医者仁心;同时在人工智能时代,推进牙体牙髓病学与材料科学、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构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我们不仅要培养技术精湛的医者,更要塑造心怀家国、敢闯“无人区”的医学科学家,为“健康中国”筑牢口腔防线。
——牙体牙髓病学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激励团队负责人 黄正蔚
深入学习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深感这不仅是教育方向的指引,更是对日常教学工作的深度启发。教学管理上,继续严抓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抓住学科特色,完善课程建设。团队建设中,营造创新、合作的氛围,助力成员成长。课程建设时,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打造与时俱进的课程。同时,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合作,让教育的边界不断拓展,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牙周病学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激励团队负责人 宋忠臣
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后,我深感作为教学型医师的责任与使命。在教学工作中,我将牢记作为一名教师的初心使命,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育人机制,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同时,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大国良医”、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上海市教学能手 廖悦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赋予新时代教师双重使命。作为教学型医师,我深刻体悟到,医学教育既要传承“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初心,更需在AI赋能临床教学、病例数据图谱构建等实践中勇探新路。我将以全国和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引,通过“手术直播示教系统”开发、颌面疾病多学科诊疗案例库建设等行动,言传身教培养青年医者,为2035年教育强国目标贡献口腔医学力量。
——上海市教学能手 桂海军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为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新思路。落实在《早接触临床》课程中,力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临床实践融入教学全过程,积极参与学院产教融合平台建设,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加强与口腔医疗器械企业、口腔医院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与医院合作开展临床技能培训,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升学生科研素养。
——教学型医师 蔡鸣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医学教育指明方向,必将深刻影响我院未来的教育教学布局。做为口腔医学生,我们将努力成为具有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口腔医学人才;聚焦“健康中国”战略,推进产学研融合,为全民口腔健康事业贡献交医智慧,在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中展现口腔医学人的使命担当!
——2018级口腔医学八年制 丁子端
通过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了国家对新一代人才培养的重视,各种政策的提出、落地,为我们新青年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身处这样的强盛时代,我们也应该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用更昂扬、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愧自己、无愧人民、无愧国家!
——2020级口腔医学五年制 黄益垒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我国教育发展勾画了宏伟蓝图,令我深感振奋。《纲要》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等创新举措,特别是将数字化作为教育变革新引擎,为医学等专业教育指明方向。作为口腔学子,未来要立足专业深耕,践行"健康中国"使命,以创新思维回应教育强国战略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2023级口腔医学硕士 张梦杰
深入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强国建设对专业发展的深远意义。《纲要》强调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这让我意识到口腔医学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创新。作为一名口腔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和共产党员,我将以高度的责任感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积极参与课程思政、科研创新与社会实践,为口腔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助力教育强国目标实现!
——2023级口腔医学博士 史敬存
口腔医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