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动态 >> 正文

学院第1期“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1-05-19

2021年5月7日,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第1期“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办。论坛邀请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主任牛丽娜教授、粘膜科副主任焦凯教授以及刘世宇副教授展开了学术生涯历程分享与学术研讨和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志愿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艳,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执行院长蒋欣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杨驰教授,口腔学科各科室青年医师、规培生及研究生3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张志愿院士提出,青年人才发展潜力巨大,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石。只有不断锐意进取,学科才能有发展,学科活力才能生生不息。于建党100周年与“十四五”开局年创立青年学者论坛对交大口腔青年学者及口腔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强则国强,望交大口腔青年“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坚定赤诚,饱含家国情怀,不仅为自我成长而奋斗,也为中国口腔发展而奋斗。

王艳副院长表示,站在建院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过去,期盼未来。“青年学者论坛”凝聚了中国口腔的新生力量,搭建了青年沟通交流的平台,助力培养口腔青年才俊,期望与会青年医师及青年学子们有所启发,有所感悟,为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和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贡献智慧,为国民口腔健康发展贡献力量,为在综合医院中走出强口腔专科贡献经验。

蒋欣泉院长强调,交大口腔人凝心聚力,经过百年发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直以人才培养为重要举措,自交大口腔医学院作为二级学院建设以来,学院以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和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建为抓手,推动学科发展,争取形成以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三足”,以口腔颌面外科学系与牙科学系为“两翼”的“三足鼎立、两翼齐飞”的战略格局。青年人才匮乏是口腔医学院发展至今的短板,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也决定了学科发展的高度和深度。他希望与会青年在科研道路上做好两点:一是通过内在驱动自我激励,坚持不懈实现创新型突破;二是平衡好老师同学、家庭、生活与职业生涯的关系。并希望在座青年发展为追求卓越、感恩创新、坚持担当的品质,保持感恩之心,继往开来,勇攀高峰。

论坛上,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3位优秀的青年医学科学家结合自身科研成长经历并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分别做了经验分享和学术报告,内容包括:“仿生矿化机制探索及其材料学和生物学应用”、“外周神经信号与骨疾病”和“细胞外囊泡的新功能探索”。三位学者通过分享自己的学习历程和科研砥砺之路,引发了在场青年们的兴趣和共鸣。与会青年们认真聆听,深刻领会,现场讨论热烈,纷纷表示三位青年科学家的授课为当今口腔青年人在科研道路上如何成长、成为心中榜样带来了启发,对在科研道路上行健致远有了更坚定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秉承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以青年人才培养为目标,创办“青年学者论坛”。论坛邀请我国顶尖口腔院校的杰出青年学者来院进行学术成果及科研成长心得分享,主要面向我院40岁以下口腔青年医师、规培生及研究生,开拓我院口腔青年医师、规培生及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和眼界,为我院口腔青年人才汲取前辈宝贵经验、交流同辈成就成果提供平台,为交大口腔青年投身中国口腔事业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共筑交大口腔百年发展新时代提供动力。

【青年感触】

今天听过小牛老师的讲座后感触颇深。梦见科研灵感,牛牙换牛骨头,牛骨成粉末等故事听来有趣,实则能看到牛老师在科研上的执着和热情。敢于挑战权威,攻坚瓶颈问题的勇气,并付出夜以继日持之以恒的努力,也是我钦佩,引以为榜样的。牛老师过去每一步成长脚印都扎扎实实,取得如今杰出的成绩,让我们看到了成功背后的努力和坎坷。成功不是一时幸运,而是一直坚持,没有平坦大道,而是在荆棘之后才能到人迹罕至之处。——杜佳慧博士

感谢提供的这次能与口腔青年大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聆听作为rising star的青年才俊们分享自己的科研道路和对科研的独到见解。听了三位大咖的分享,总结下来,发现,就算是大牛,他们的科研道路并不是顺风顺水的,他们都经历过一个从困惑迷茫到豁然开朗,从不知所措到坚定信念,从一无所知到走火入魔再到梦想成真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们走到今天的辉煌,都离不开这之前的每一点滴的积累以及科研思维模式的培养,从本科研究生阶段的夯实基础,到博士阶段的导师指导下的半自主式科研,再到自己设计课题开展研究的自主式科研,每一步都不可或缺,在前期的研究基础上能够做到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新的假设,继续深挖其中存在的科学问题,在遇到难以解释的问题时,要多读文献书籍,广泛吸收积累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技术,从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说。牛老师在科研上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科研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她对于科研的热忱,让她能够远渡重洋,寻求合作,开展研究验证自己的假说。作为一名成功的女性,牛老师较好地平衡了家庭与事业间的冲突,同时扮演了好妈妈,好妻子,好导师的重要的角色,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广大女性科研工作者学习的。做科研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既需要前期科研基础的累积又需要长期保持较高的科研敏感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也离不开优秀团队间合作框架的搭建和优秀平台的支持。感谢九院口腔提供的平台和学习机会,让我们能够有机会与如此优秀的前辈们面对面交流,也为我们以后科研生涯的努力前行树立了榜样!——徐泽倩 博士后

我今天在听完三位老师的精彩汇报后,感触颇深,以至浑身振奋而眼眶湿润。牛丽娜老师说出自己“失败、失败、再失败”时,我仿佛看到了懊悔颓坐在实验室的自己。但我从牛老师后续的讲述中感受到了专注和努力会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力量,让天堑变通途。从仿生硅化研究的筚路蓝缕,到向学术权威库伦引力矿化理论发起挑战的苦心孤诣,能够真正感受到牛老师对自己研究的热爱。但是,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并不总是快乐的。面对着一次次的失败,要如何整理思路、如何正视自己、如何重拾受打击的心情重新出发,是一场修行,是和自我长久的较量。面对问题,把握关键,通过文献的阅读去寻找思路、寻找解决方案,再通过实践去验证,这样的循环中,不仅是对真实的接近,更是对自我的锤炼。这就是沉下心的力量,专注的力量。在焦老师的讲述中,To Be Brave, Hungry, Confident, Energetic的良质,更让我感受到学者的纯粹。他说,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积累的点滴,终究会成为你的武器。而刘老师的汇报,让我看到了理性的光芒。对于外泌体研究,从现象到本质的探索,则更能让我得以窥见优秀的学者是如何思考。卓越、感恩、专注、努力。对我自己而言,此次最大的激励则是知道了这些我所一直仰望的大牛、这些在各自领域中抢夺顶峰的人,曾经也都是从迷茫和失败中走过来的。他们区分于普通人,就是永远在奔跑,从而让他们能够突破重重黑雾,而放弃的人则把自己留在了那里。蒋老师您不久前也对我说过,我们的道路是长征,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尽了力也不一定有机会,遇到挫折,才要更努力地去完善自己。面对热爱的事物,即使是现在我也仍然会害怕,但是终于感觉遇到了真正的自己。用更轻盈的心情,向前迈进。——李安朔口腔医学八年制学生

今天下午有机会参加了医院的第1期“青年学者论坛”,仅有几个小时的时间感觉时光苦短、意犹未尽。论坛上牛老师分享了自己自费去了美国做牛骨试验的故事,最终得偿所愿得到了关键性材料;而焦老师从神经和骨之间的crosstalk里找到了兴趣点并坚持不懈的与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沟通,付出了巨大的精力才在自己的领域里获得了一些突破;刘老师坚持则对细胞外囊泡的作用以及工程化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并实践。他们都是和差不多大的年轻人,格外突出在于恒心与坚持,言物行恒,诚身之道也,万化基于此矣。余病根在无恒,善为外物所扰,烛光动而意动,亦少刻刻勤劳,期早作夜思,儆无恒之弊,力戒惰字,用志不纷,以求有济。未尝困顿之情却少感恩之心,以此立志戒骄戒躁,希恩师之励勉,望自身之己勤。——王洁口腔修复科医师


口腔医学院学科科研办

陈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