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未心,副主任护师,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首位基础护理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高等护理教育工作,参与创建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护理系。她将南丁格尔精神融入临床护理岗位、护理教学岗位和教育领导岗位,带领团队在护理服务和教书育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退休后主持创建原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曾任该护理学院院长。37年耕耘高等护理教育园地,与众多毕业生成为亦师亦友的忘年交。
“你的大脑里有个实验室”,可能大家会以为这句话出自某位老师之口,实际上,它来自我的一位学生——原二医护理系2006届的小马。他是一位文静的男生,脑子里却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创意。
一、卡通画成为教科书插图
记得有一天午休时,小马轻轻推开我办公室的门,走到我面前,小声说道:“老师,请您看看我的卡通画。”我好奇地坐直身子,看着他打开的文件夹,睡意瞬间被他的画作驱散了。
小马用卡通漫画的形式完整呈现了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这一创意让我眼前一亮——将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年轻人喜爱的漫画形式,不正是教育界一直倡导的“让课堂活起来”的理念吗?作为老师,我们的思维往往难以完全契合学生的喜好,而小马的画作恰恰为我打开了一扇窗。
灵光一闪的创意需要科学的验证。为此,小马设计了问卷调查,结果证实卡通漫画的操作流程图不仅科学、创新,而且广受学生欢迎。
小马的创新一发不可收拾,他陆续完成了14项护理技术的卡通漫画操作流程图,详见下表:
附表 小马创作的卡通漫画操作流程项目 |
序号 |
操作项目 |
卡通漫画数量 |
1 |
备用床护理技术 |
8 |
2 |
麻醉床护理技术 |
9 |
3 |
无菌操作技术 |
19 |
4 |
穿脱隔离衣技术 |
18 |
5 |
口腔护理技术 |
19 |
6 |
体温测量护理技术 |
9 |
7 |
脉搏测量护理技术 |
4 |
8 |
血压测量护理技术 |
17 |
9 |
导尿法护理技术 |
16 |
10 |
灌肠法护理技术 |
15 |
11 |
皮内注射法护理技术 |
14 |
12 |
肌内注射法护理技术 |
17 |
13 |
静脉注射法护理技术 |
16 |
14 |
密闭式静脉输液法护理技术 |
25 |
|
合计 |
206 |
最终,这些出自大学生之手的卡通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图被收录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护理学基础》教材,并于2011年正式出版。
二、临床护理技术的小发明
在临床护理实习期间,小马善于发现问题并动手解决。他大胆设想,绘制草图,提出了多项静脉输液器械的改良实验方案,包括:
1.
穿刺针背面开孔的针头(图1-2);
2.
输液停止浮球(图3-5);
3.
保护性瓣膜式锐器处理盖(图6-8)。
图1穿刺针背面开孔示意图

图2 背面开孔穿刺针的效果示意图
图3整体“输液停止浮球”的示意
图4莫非氏滴管浮球示意图
图5输液停止浮球的效果图
图6保护性瓣膜锐器处理器的外观图
图7保护性瓣膜锐器各部件示意图
1.去针头孔(大孔部分) 2.去针头孔(小孔部分)3.保护性漏斗 4.废弃针头 5.注射管 6.针栓
图8 保护性瓣膜锐器处理器的效果图
其中,后两项改良项目于2009年获批上海交通大学第二期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081024846),并在一年内顺利完成。此外,他的发明“一种输液量提示和自动停止输液装置”和“一种保护性瓣膜锐器处理器”分别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0820157031.8、ZL200820157032.2)。
2010年9月,小马荣获交医创新实验项目杰出奖。
三、大学生更需要老师认可
分享以下的小故事,我最深的体会是:留出时间倾听学生的述说,甚至困惑,通过交流观察,发现他们的原始想法,发现他们的美好畅想,不仅能为自己“充电”,更能与学生同频共振。
为准备这次发言,我翻开了尘封多年的记忆。这让我想起另一位学生——小黄。就业前夕,他向我诉说了回乡建设的愿望,却又担心家乡的工业污染问题。我建议他先在上海当一名护士,边工作边关注环保议题,以积累经验,最终改造家乡的生态环境。多年后,我突然收到他的微信电话:“桑老师,您还记得那个担心家乡污染的小黄吗?毕业后我参军了,今天我是出差开会,才有机会告诉你,这几年我在哪里?我在西昌卫星基地。桑老师你不要向我提问,只能我说,我已结婚了,爱人也在西昌,……,再过几小时,我就不能与你通话了。”短短几句话,让我感慨万分, 这学生有多久没跟家里联系了,多宝贵的几小时还记得给老师报平安。有时,仅仅是走廊里的几句知心话,却比课堂上的传道授业更能深入学生的心灵。
从临床护士到护理教师,37年的教学生涯中,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有创意无限的,有因自卑而沉默的,有叛逆不羁的,也有在就业路上屡屡受挫的,有毕业不想当护士的,尤其是那些“小透明”学生,一旦他们鼓起勇气想听听老师的想法,我们就该以同理心,付出加倍的时间耐心倾听,认可他们的初始想法。唯有如此,才能换来“传道”的机会,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
当然,对于校园内的违规行为,我依然会在教室或会场里严厉批评,甚至邀请家长共同引导。这就是为什么同事们未必能看到我柔软的一面。
结 语
每个学生的大脑里都有一个实验室,一个思想库,藏着无数的可能性。作为老师,我们的任务是点燃他们的灵感,陪伴他们探索未知,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