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16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2020级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2020年担任硕士八党支部书记,中共上海交通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学生党代表。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护理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届学生常任代表。荣获“2022年度上海高校学生党员标兵”、“2020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021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十佳学生志愿者”称号。获得2019年国家奖学金,担任过第三届、第四届进博会志愿者。目前为香港大学护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提到交大医学院,我总能想起红砖墙前的那几棵玉兰树。它们总是准时在三月绽放,仿佛在提醒过往行人:又一段春天的故事即将开始。
从本科到硕士毕业,7年时光里最深刻的印象似乎还停留在东二的实训室,那里既是初学护基操作的地方,也是OSCE毕业考核的“战场”。我记得全班同学乐此不疲地练习铺床的场景,每个人都执着于完美的直角;也记得考试时因打不出皮试鼓包而汗流浃背。那些看似基础的训练,像一粒粒种子,埋在了我们职业生命的土壤里,让我们第一次触摸到护理职业的质感--严谨、细致而充满温度。
世人眼中的护士,总是停留在打针发药的刻板印象。而在交大护理学院,我们被赋予了打破这种桎梏的可能。记得那些PBL和CBL课程吗?我们常调侃那是"表演课",要扮演患者、家属、医护人员各种角色。但正是在这种近乎戏剧的演练中,让我们明白护理不仅是技术活,更是理解人性、沟通心灵的艺术。护理学院教会我们,白衣之下,我们可以是临床专家、是科研者、是教育者、是管理者——职业的可能性如同玉兰的花瓣,层层展开,不可限量。
交大独特的学术生态为护理学科提供了丰沃土壤。作为国内少数几所在顶尖综合性大学中的护理学科,我们既扎根于医学的严谨,又能汲取多学科养分,还能拓展全球视野。那些与世界顶级大学的交流学习,与不同学科联合的健康管理项目,都在告诉我们:护理的边界远比想象中辽阔。前辈们用智慧和汗水让护理学科在交大扎根为一棵大树,而我们这一代,幸运地在树荫下成长,同时也在为它的枝繁叶茂贡献自己的力量。
护理学院二楼的长廊上,可以看到许多优秀校友的照片。从临床骨干到学术新星,从本土医院到国际舞台,那些微笑的面孔讲述着无数可能。2020年本科毕业时,我也曾站在那面墙前合影,当时并未想过三年后的自己会决心攻读博士学位。这面照片墙不仅记录着个人成长,也见证了护理学院的发展,更凝聚着一种传承——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既承接着前人的滋养,也为后来者遮风挡雨。
七年时光,玉兰开了又谢。我从一个连无菌操作都战战兢兢的新生,成长为能够答疑解惑的"学姐",改变的不仅是专业技能,更是对护理内涵的理解。那些在实训室反复练习的日夜,那些在病房里与患者交心的时刻,那些在为研究数据苦恼的凌晨,都化作了职业生涯的珍贵印记。虽然前路仍有迷雾,但交大护理学院赋予我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是一种从容的底气——在这个充满可能性的领域里,我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
玉兰树下,迎来送往的学子不断更替。而我们共同书写的故事,将永远镌刻在这座学院的记忆里,如同年年绽放的玉兰,见证着一代代交大护理人的成长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