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群峰,博士,主任护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急危重症与灾害护理学方向学科带头人,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在中华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等学术机构及民间组织中,分别担任副主委、副组长及常务委员,现任中华护理学会儿科专委会委员。近3年以第一负责人主持的科研项目共8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CSCD来源期刊或北图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篇,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篇,主编省级及以上出版社公开出版学科领域的研究专著(含编著、译著)或教材2部,主编国家规定教材1部,参编人卫版教材4部。以第一负责人荣获上海市护理学会、上海市卫健委科技成果奖、科技创新奖项各1项,以参与人获得中国医院协会科技创新奖1项。
初识
2008年1月,完成德国两年访学后,我进入第十人民医院护理部,接手总带教的工作,与国内12家护理学院师生建立了关联。学生涉及全日制与继续教育不同学制,其中交大护理学院涉及继续教育实习护生临床带教。
最初对这家学院的印象是“太认真了!”。
当时接触最多的是桑未心和吴蓓雯老师。每次学生下点实习前,学院必要召集医院总带教开会,会议有严格的签到制度,下发的资料由桑老师逐字逐句讲解。末了,必是吴老师再反复强调要点,直到确认大家都理解、领会了才散场。学生实习过程中,学院老师的巡点工作也是一丝不苟,完全遵循章法。
所以,问到临床护士:读的哪个学校拿了本科学历?但凡说是“交大”的,心里就会出现两个字“靠谱”。
走进
缘,妙不可言!2013年9月我进入上海市儿童医院工作,当时医院还不是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但护理学院还是给到儿童医院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的高级职称老师课堂授课的机会。2014年2月,我第一次站在了交大护理学院全日制本科生课堂的讲台,成为一名真正的交大护理学院兼职教师!章雅青院长和负责儿科护理教学的张莹老师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帮助。从那会儿起,我在护理学院的“朋友圈”不断扩大,在学院老师的身上我学到更多课程设置的技能,教学实施的技巧。学而后知不足,因了优秀伙伴的引领,也让我不断深入教学理论与模式的学习,从而成为更有实力、更受学生喜欢的老师。2015年,我被评为交大护理学院优秀教师。
融入
2016年,我被聘为交大护理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第一位带的是瑞金医院产科的李敏杰护士攻读同等学力硕士。因为敏杰在产科工作,结合2016年6月儿童医院做的上海第一家“母乳库”,我们便共同商议把早产儿家庭使用母乳库奶源作为了研究方向。敏杰的指导过程得到学院很多老师的帮助,我们叨扰最多的是朱非非、王琳、张莹等几位老师,在此,再次言谢!
2017年,在学院张烨老师的指点下,本科保研的江艳同学选择了我作为导师,成为我第一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因为江同学的不断cue,教学相长,我也不断充电,两个小小个子女生各方面都得到成长!至此之后,唐平、利灵、涧琳、涵琳、茜茜、瓯瑶......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加入我们的大家庭。虽然每位学生都以“优毕”身份顺利毕业,但他们始终留在我们组会,至今承担着“小老师”的职责,是师弟师妹的良师益友与精神寄托,向所有我的学生们致敬!
个人教学团队不断壮大的同时,在儿童医院所有护理同仁的努力与护理学院章院长及吴觉敏老师的关注之下,2017年儿童医院正式成为交大护理学院临床教学点,2018年首批交大护生进入儿童医院实习,进一步促进了院校合作!
2022年,在林炜栋、杨艳院长与其他领导的指导与帮助下,我获聘交大护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感觉肩上的责任又重了好几分!唯有不断利用好粉末时间学习、充电,才能不辜负学院的栽培与学生的信任!
2023年10月,我选择交医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作为护理职业生涯的新起点,其中一个因素也是考虑到不离开交医护理,不和护理学院的师生、领导、朋友们“道别”。
憧憬
学院走过了40个春秋,走出几代优秀的护理杏林园丁,把成百上千的莘莘学子送到交医系统乃至全国各地的护理岗位,绝大多数已成为各大医院护理管理领头羊,相信所有的交护精英会终生感怀老师的教导与学校的培养!于我个人,在与交大护理学院17年的相识、相知、相处历程中也得到历练与成长,某种程度上个人职业生涯得到了质的飞跃。交医护理让我更加深刻领悟到护理的真谛,真真切切感受到教学带来的快乐,让我成为更努力、更好的自己!在往后日子里,定会与交医护理继续携手,共同面对校园主体远迁、医学模式变化、智能时代变革等带来的挑战!
相信唯有“浴火”才能“涅槃”,于个人、于组织、于团队,“成长”均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写完这段文字,脑海里涌现的是一句歌词“这世界有那么多人,真幸运我有个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