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第三批学科人才赴英国开展学术交流,圆满完成与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 KCL)的合作签约,并与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及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就科研合作、学生访问等进行讨论。本次出访是学院推进护理学科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加强与世界知名高校的联系、促进学生交换、深化人才培养和拓展教育科研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出访由护理学院党委书记章新、副院长朱冰倩带领,交流团队由护理学院和附属瑞金医院、附属仁济医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的12名学科人才组成。
一、伦敦国王学院
伦敦国王学院的护理学科以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底蕴而享誉全球。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护理与助产学院(Florence Nightingale Faculty of Nursing, Midwifery & Palliative Care,简称NMPC)是全球历史最悠久的护理学院,由现代护理学奠基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创立。KCL护理学科在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荣获欧洲榜首、全球第二的佳绩,充分展现了其卓越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认可度。
出访期间,我方代表团受到NMPC副院长Julia Philippou教授、副院长Glenn Robert教授、护理教育专家Emma Briggs教授、Ehsan Khan教授,国际合作经理Natalie Hollows女士、Louna Aissi女士,中国及东亚地区的全球合作经理Edward Danks先生、专业发展部经理Jamie Pryce等热情接待。双方围绕护理本科生交流互换、硕士生招生培养、职后教育、研究合作、人才成长路径等议题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对话。双方均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愿,期望未来能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深化合作关系,共创双赢局面。

本次访问中,双方代表签署了 “护理学(4+1本硕项目)”教育合作协议,这标志着上海交通大学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在护理教育合作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该项目采用“4年SJTU本科学习+1年KCL硕士学习”的模式。学生完成两校的教学任务并达到教学目标后可被授予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及伦敦国王学院研究生学历。项目自2025年起正式启动招生,协议有效期至2030年。
代表团代还参观了伦敦国王学院模拟及互动学习中心,该中心凭借尖端的设施与前沿技术,树立了医学教育的行业标杆。访问期间,KCL师生在现场进行了2节情景模拟教学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这种高度互动的教学模式给予代表团成员深刻启示。同时,代表团还实地考察了圣托马斯医院及伊芙琳娜儿童医院等教学基地。特别是圣托马斯医院实施的“临床护士重症监护能力四步提升计划”,以及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在护理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为代表团在医学教育创新、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及人文关怀融入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
二、
剑桥大学
在剑桥大学考察期间,代表团首先拜访了剑桥大学Clare Hall学院创始院士David Cope教授与医学专家组组长Thoams Kreig教授。两位教授不仅向代表团介绍了剑桥大学及其医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还深入剖析了目前的科技前沿动态。两位教授表达了对深化中英医学交流的浓厚兴趣与坚定信心,认为剑桥大学与中国在医学教育、科研合作及护理专业发展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
此外,代表团还实地考察了享有盛誉的阿登布鲁克医院(Addenbrooke's Hospital)。护理与助产及联合医疗专业研究的领航者Colin Hamilton先生详细介绍了医院在支持护理研究方面的举措和策略,包括为有志于护理研究的护士搭建平台,提供宝贵机会和全方位支持以及提升护理人员的研究技能、构建高效研究团队以及营造浓厚研究氛围等。这些经验做法为附属医院护理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特别是在培养临床研究型护士、推动护理创新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
牛津大学
本次代表团还前往牛津大学纳菲尔德临床神经科学系睡眠和昼夜节律神经科学研究所,并与Simon Kyle教授及其课题组进行了学术交流。该研究所专注于探索睡眠与昼夜节律的生理基础、健康影响及疾病关联,并致力于开发相关干预措施。在访问期间,Simon Kyle教授、博士后Forrest Cheung研究员、临床神经科学博士Lucy Jobbins分别就研究所的最新成果、轮班工作人群睡眠健康研究、睡眠与痴呆症关系探讨,以及牛津大学睡眠医学线上课程进行了深入分享。团组成员们表示,此次交流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睡眠与昼夜节律神经科学领域最新进展的了解,还深刻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卓越的科研实力,将为双方在未来进一步的学术合作奠定了基础。
此次成功出访英国,标志着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在拓宽国际化视野、深化中英护理教育与研究合作方面迈出了关键步伐。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持续深化与世界各地护理教育与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携手共同推动护理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