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快讯
寻找临床情境中的护理之美——2024级班导师活动顺利开展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05    点击量:


为促进护理专业学生对“人文护理”的真切感知,引导未来护理工作者以更全面的视角理解护理工作的温度与价值,1029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4级护理专业四年制班级和4+1本硕项目”班级全体同学在花文哲、苏雅两位班导师和辅导员娜迪拉老师统筹组织下,赴上海市儿童医院开展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护理环境之美”为核心切入点,通过理论讲解与实地探访相结合的形式,让同学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现代儿科护理中的人文关怀,为后续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注入新的思考。

 

活动伊始,儿童医院护理部主任唐文娟从理论层面为同学们讲解了“护理环境之美”的概念、内涵和要求。她强调,护理环境之美并非单纯的视觉美学,而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整洁的空间布局、安静的诊疗氛围、舒适的物理环境与有序的服务流程,为患者及家属构建安心、舒心的康复场景,最终助力患者身心康复的重要护理维度。

理论学习结束后,同学们分为三组,在临床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前往ICU、门急诊及病房开展实地参观。行走在儿科病区,处处可见人文护理的温暖细节:不少患儿正与家长共同参与音乐疗法,轻柔的旋律不仅缓解了患儿对治疗的恐惧,也帮助家长释放了陪伴过程中的焦虑情绪;病房墙面绘制着充满童趣的手绘图画,色彩明快的卡通形象让原本严肃的医疗空间变得亲切活泼。

 

此次参观中,病区内的“阳光小屋”成为最触动同学们的场景。这里是患儿与志愿者共同玩耍、学习的天地——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绘本,桌面上散落着画笔与拼图,志愿者与患儿围坐在一起读书、画画、做游戏,欢声笑语驱散了病痛的阴霾。自创立以来,“阳光小屋”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参与,东航乘务员、迪士尼工作人员、曼彻斯特大学学子及社工专业学生等群体的加入,让这个空间的服务不断丰富、功能持续完善,成为儿科病区传递爱与温暖的重要载体。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围绕所见所闻展开热烈讨论,纷纷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大家表示,此前对医院的印象多停留在“冰冷的医疗设备”与“严肃的诊疗流程”,而此次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实践经历,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医疗空间中的人文温度。此外,同学们还运用理论知识为儿童医院的环境设计了“改造方案”,其创新妙思赢得了临床老师们的高度赞扬。


对于同学们而言,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专业知识的实践补充,更是一次深刻的“职业初心”教育。大家深刻认识到,护理工作绝非单纯的技术操作,而是涵盖“生理护理”与“心理关怀”的全方位服务——一个温暖的环境、一个贴心的细节,都能为患者及家属带来强大的心理支持。同学们未来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专业学习中锤炼技能,在职业实践中传递温度,无论将来身处何种护理岗位,都将始终把“患者需求”放在首位,用专业与爱心为患者构建有温度的护理场景,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