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成立40周年之际,学院精心筹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作为院庆4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4月26日,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主办的2025上海儿童肿瘤会议护理会场召开。开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沈南平主任主持,邀请到中华护理学会儿科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张琳琪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方琼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洪莉教授出席并致辞。值此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建院40周年之际,学院副院长方琼教授作为院庆学术代表在致辞中强调,护理学院四十年始终以“卓越、创新、引领”为宗旨,培养的护理人才已成为全国儿科护理的中流砥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副院长洪莉教授更以“传承与突破”为关键词,将护理学院四十载育人成果与儿童血液肿瘤专科发展紧密结合,为院庆献上儿童血液肿瘤临床实践的礼赞。

中华护理学会儿科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张琳琪教授在致辞中提出,血液肿瘤患儿预后日益提升,患儿的生活质量已经占据不可忽视的地位,血液肿瘤患儿的支持性照护是这场战役中的关键补给。护理的精细化、专业化与人性化,是肿瘤患儿保障疗效与提升生活质量的重要支柱。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方琼教授在致辞中提到,2025年恰逢上海交大护理学院建院40周年,交大护理学院致力于培养高阶护理人才,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有温度、懂科研、善沟通的护理团队,推动儿童肿瘤专科护理的系统建设,儿童肿瘤专科护理队伍,尤其是高级实践护士,其发展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更能凸显专业价值。
洪莉教授在介绍2024年启用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江院区时,特别提及该院区“强专科、精综合”的定位与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四十年育人理念的高度契合。她指出,护理学院四十年来坚持“临床-科研-教育”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输送的高级护理人才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循证实践能力及多学科协作素养,已成为血液肿瘤专科护理的核心力量。张江院区作为国家级儿童医学中心,其个性化护理服务、多学科诊疗体系的构建,正是护理学院四十年临床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现,为院庆书写了“以实践反哺教育”的生动篇章。
4月26日的护理论坛以“精准护理·AI赋能·全周期管理”为主题,恰逢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40周年院庆,成为展示学院科研创新实力的窗口。海内外专家围绕血液肿瘤患儿“防-筛-诊-治-康”全流程管理的探讨,深度呼应护理学院四十年倡导的“科技驱动护理变革”理念。张琳琪教授关于“儿科全周期管理策略”的主旨报告,特别援引了护理学院在健康大数据与AI护理技术领域的突破性研究,称其为“中国护理学科四十年跨越式发展的典范”。论坛中呈现的智能随访系统、营养干预模型等创新成果,亦有多项源于护理学院近十年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堪称献给院庆的“技术贺礼”。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任护师沈闵教授分享了“儿童安宁疗护临床实践”,在门诊和住院安宁疗护的基础上,阐述了儿童居家安宁疗护照护模式开展的现状。
来自美国圣逑德儿童研究医院的Dr. Walters从儿童癌症幸存者长期随访出发,介绍了长期随访门诊高级实践人员的工作模式,聚焦治疗相关远期不良反应的评估,监控和风险预测。
儿中心营养科专家的付欢欢医生分享了《血液/肿瘤患儿营养管理规范流程》专家建议,从血液/肿瘤患儿营养管理的总体流程、营养筛查与营养评估、营养干预方案制定和具体实施等方面进行总结。
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韩挺教授基于AI技术的医疗大数据整合与分析算法、机器学习算法以及丰富的人机交互设计范式,分享了AI+HI融合智能的肿瘤护理关键技术和经典案例。复旦大学护理学院袁长蓉教授就“患者旅程地图导航”做了主题演讲,提倡从多维角度、实践模式和传播路径方面提升患者体验,以精准护理推动形成更具特色的现代化医疗服务模式。
儿中心沈南平主任介绍了儿童血液肿瘤的全程康复,阐述了基于ICF的儿童肿瘤康复管理框架下对于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受限和参与受限的康复评定,以及康复护理实践。
4月27日的护理论坛从循证护理出发,由复旦大学护理学院院长胡雁教授讨论实施科学与改进科学在护理学科建设中的应用,推动循证实践与护理质量提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副院长张春梅教授介绍了血液肿瘤患儿就医过程中的医疗恐惧,从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分析和干预策略方面,呼吁建设儿童友好型医院。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周英凤教授从决策视角的改变,提出专业人员在制定指南的同时,要充分考虑指南实施的可行性,呼吁将患者关注的健康问题和患者意愿纳入指南制定过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主任护师莫霖教授根据近年来国自然的选题,就儿童肿瘤护理国自然基金申报分享了宝贵意见。
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邢唯杰教授围绕癌症相关经济毒性,从概念界定,评估需求,干预方案的构建和实施阐述了经济毒性下护士视角下的行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护理部王春立教授分享了贝林妥欧单抗在儿童居家输注的实践探索,详细解释了北京儿童医院居家输注的全流程管理模式、现有居家输注情况和突发情况应对措施。
在“儿童血液肿瘤护理案例分享与讨论”专题中,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于玲教授、北京儿童医院的李娜教授和儿中心的陈奕教授分享了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症、神经母细胞瘤应用免疫治疗后并发肠梗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皮肤aGVHD的护理临床经验与体会。
在沈南平主任主持的闭幕式上,与会专家共同展望儿童血液肿瘤护理的未来发展,并将其与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40周年“深耕·超越”的院庆主题紧密联结。会议提出“以循证实践推动专科内涵建设”的路径,正是护理学院四十年“求真务实、敢为人先”精神的延续。沈南平主任强调,作为护理学院临床教学基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将持续深化“院校协同”模式,将院庆作为新起点,助力学院在多学科护理实践、高级护理专家培养等领域再攀高峰。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学术盛会,既是对护理学院四十年辉煌成就的致敬,更吹响了其引领中国护理学科迈向国际一流的新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