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顺利举行护理研究生“科研门诊”学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特邀爱思唯尔(Elsevier)健康与医学科学出版总监Fernanda Ogochi和出版人沈甘霓作为主讲嘉宾。护理学院副院长朱冰倩、科研办主任胡静超、研究生辅导员娜迪亚以及学院教师代表、研究生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沈甘霓以详实的数据展示了中国科研的整体表现。她指出,中国科研论文的质量指标(平均FWCI)已从2019年的0.9提升至2024年的1.12,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1.0)和欧洲水平(1.1),接近美国的1.18。沈甘霓特别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科的卓越表现:2019-2024年间,交大护理学院共发表近1500篇文章,平均FWCI达到1.23,显示出交大护理学科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的广泛影响力。针对如何选择合适的期刊这一师生关心的问题,沈甘霓给出了专业建议,她推荐使用“Elsevier Journal Finder”工具。她还介绍了爱思唯尔“研究者学院”这一免费资源平台,可助力科研工作的开展。


之后,Fernanda Ogochi针对科研诚信与出版伦理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她重点探讨了近年来论文撤稿数量显著增加的问题,撤稿对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造成严重影响,被撤稿的文章虽然会标注“撤稿”标记,但仍会保留在期刊平台上,这对作者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她还强调,科研人员应特别注意避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行为;爱思唯尔的系统已实现跨出版商合作,能够检测同一稿件是否同时投往不同期刊。在AI技术应用方面,两位专家分享了深刻见解。她们指出,ChatGPT等AI工具可以帮助提升语言表达、辅助实验设计、优化文献检索,但不能对研究内容负责,因此绝不能列为论文作者。Fernanda Ogochi特别提醒:AI提供的答案不一定准确可靠,科研人员必须保持批判性思维。
在问答环节,与会师生踊跃提问。针对“如何合理拆分大型研究项目发表多篇论文”的问题,沈甘霓女士建议,每篇小文章应聚焦不同研究问题,避免方法部分重复度过高,同时要考虑拆分后每篇文章的学术影响力可能减弱的问题。对于“中英文重复发表”这一常见疑问,两位专家表示,目前政策允许经授权的翻译发表,但必须获得首发期刊的明确许可,并在二次发表时完整标注原始出处。随着AI翻译技术的发展,这一政策可能会调整。


活动最后,护理学院副院长朱冰倩进行总结发言。她指出,随着学院科研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如何在追求成果产出的同时坚守学术伦理底线,已成为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命题,此次举办的“科研门诊”活动,正是学院主动应对这一挑战的积极实践。她还强调,学术诚信建设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线,必须贯穿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的全过程,未来学院将持续推进此类学术支持活动,进一步加强科研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