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9月21日至22日,由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调控分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上海交策源红虹科创产业园联合主办的“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技术前沿论坛:从技术突破到脑疾病治疗及产业化进程”在上海市松江区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树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天乐、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王守岩共同担任会议主席。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的顶尖科学家、企业家以及各行翘楚,共同探讨脑机接口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医疗、康复和产业领域的应用前景。
论坛开幕与特邀报告
9月22日,论坛在上海松江广富林宰相府酒店盛大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院长段树民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为论坛拉开了序幕。段院士在致辞中强调了神经调控技术在推动脑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殷切期望。

随后,清华大学医学院长聘教授高小榕教授以“脑电百年和脑机接口”为题,深入剖析了脑电技术的发展历史和脑机接口技术的前沿动态。高教授的报告不仅回顾了脑电技术百年的发展历程,还展望了脑机接口技术在未来的无限可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天乐教授分享了神经信息解码的新视角以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与会者提供了神经调控领域新的可能性。

上海交通大学清源研究院执行院长吕宝粮教授则聚焦于基于情感脑机接口的情感障碍客观评估与情绪调控,并对结合眼动与脑电信息进行抑郁情绪评估的日常应用进行了展望。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和杰出青年科学家张嘉漪教授介绍并分享了AI在人工视网膜视觉修复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与会者展示了AI如何助力视觉信号的处理和解释,从而帮助患者恢复视觉功能,体现了跨学科合作在解决复杂问题中的重要性。

上海交大科技创业研究中心和上海社科院创新创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湛教授深入分析了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李教授探讨了政策如何引导和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以及高质量的政策供给如何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为与会者提供了关于政策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深刻见解。

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康复研究院院长单春雷教授探讨了基于神经机制的脑功能障碍康复。单教授详细介绍了神经康复领域的最新进展,包括神经可塑性和神经调控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王继军教授首先就精神病风险早期识别和非药物干预进行了深入讲解。王教授通过大样本队列分析及丰富的临床案例,阐述了早期识别的重要性,并分享了非药物干预在精神卫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和治疗策略。

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副院长金晶教授则探讨了脑机接口与康复的结合,为康复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金教授的报告不仅涵盖了脑机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还展示了其在康复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为与会者带来了康复医学的新思路。

博睿康科技总监王昱婧博士和英智科技总监孙振华博士分别就脑机接口技术在神经调控领域的落地应用和多维度精准神经调控技术方案在康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精彩报告。王博士和孙博士的演讲不仅展示了脑机接口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探讨了这些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挑战和机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孔万增教授就脑机协同智能的面部情绪识别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孔教授的报告详细介绍了面部情绪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脑机协同智能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

清华大学为先书院院长洪波教授分享了微创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进临床的宝贵经验。洪教授的报告不仅回顾了微创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历史,还分享了这项技术帮助患者恢复日常运动功能的实际病例,展望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挑战。

上海创业接力科技金融集团投资运营合伙人陆娇娇女士介绍了脑机接口产业分布图谱。陆女士的报告为与会者提供了脑机接口产业的宏观视角,包括产业的发展趋势、投资机会以及面临的挑战。

最后,临港司南生命空间孵化器总经理王进博士介绍了临港司南生命科技孵化器在助力创新神经调控解决方案方面的作用。王进博士的报告展示了孵化器在推动神经调控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孵化器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

本次“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技术前沿论坛”中,与会者们积极与演讲嘉宾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涵盖技术可行性、临床应用挑战、未来研究方向和跨学科合作机遇等多个方面。部分与会者针对报告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与演讲嘉宾进行了热烈交流。




除了会场内的讨论,外场的企业展位同样气氛热烈。多家参与培训班的企业在展位上展示了最新产品和技术,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和与会者的关注。展位前,与会者积极与公司代表进行交流,探讨技术细节和合作可能性。




通过这些热烈的讨论和交流,与会者们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知识和信息,也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这些互动不仅促进了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沟通,也为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论坛的最后,由本次论坛的组织委员会,即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吴逸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的吴畏研究员和高郑润研究员,共同进行闭幕致辞,对所有与会者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对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技术的未来发展充满了期待。


培训班专场与实操演示
9月21日,论坛于上海交策源红虹科创产业园举办了“神经调控技术与脑电信号处理培训班专场”,共有近50位学员前来学习。本次培训班邀请了多家行业领军企业的专家,旨在推动神经科学领域的技术交流与知识共享。
礼智生物科技介绍了非侵入性功能成像技术在脑机接口中的探索应用。该公司的专家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功能超声这一技术来优化脑功能成像的时空分辨率,为学员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博睿康科技带来了EEG-tES系统方案及应用的深入讲解。该公司的代表展示了EEG-tES系统在神经调控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这一系统实现对大脑功能的精准调控。

易格生物科技分享了脑电记录技术在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功能研究中的应用,不仅涵盖了脑电记录技术的基本原理,还展示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的细节要点,介绍了其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多样化应用。

脑虎科技则带来了在体神经电生理整体解决方案。该公司的专家详细解读了如何通过平台化方案优化神经电生理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为神经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铭泰佳信科技介绍了活体脑化学物质实时分析技术的最新进展。该公司的代表展示了如何实时监测大脑中的化学物质变化,这对于理解大脑功能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午的环节则更加注重实践操作,各企业代表进行了实操演示与教学。学员们有机会亲自体验这些前沿技术,并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实践。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不仅加深了与会者对技术的理解,也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本次培训活动不仅为神经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也为推动相关技术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技术前沿论坛”的圆满落幕,我们见证了一场思想与智慧的盛宴,汇聚了来自神经科学、医学、工程学和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本次论坛中,与会者共同探讨了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应用和产业化前景,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未来蓝图。
当前,神经调控技术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着我们对脑疾病的理解和治疗。从早期精神病风险的识别到非药物干预的探索,从基于神经机制的脑功能障碍康复到脑机接口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每一项进展都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脑电信号的解读和应用也日益深入,这不仅推动了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脑机接口技术,作为连接大脑与外部设备的桥梁,正在逐步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微创脑机接口的发展,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也为神经科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面部情绪识别技术的进步,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脑机协同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潜力。
在产业化进程中,脑机接口产业的分布图谱为我们揭示了这一领域的广阔前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再到产业化发展,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孵化器和投资机构的参与,为神经调控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推动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总之,本次论坛不仅是一次学术交流的盛会,更是一次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随着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技术将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前沿技术能够实现更广泛的临床应用,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