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张耀鸿团队参与撰写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图书系列

浏览量:时间:2024-11-06

近日,公共卫生学院王慧教授和张耀鸿博士团队与世卫(WHO)专家,在施普林格出版社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图书系列中的Digitalization of Medicine in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图书撰写了关于:Digital Healthcare: Population-Level Applications的章节。该章节分享了我国在数字健康的发展经验,特别是我国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减低公共医疗前线压力、一些法规发展、数字健康产生出来的商业生态等宝贵经验作为其中一个案例供全球参考。中国是除欧美发达国家外,唯一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完整建设数字健康经历的国家,相关的很多经验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极具意义。数字健康的优势在于能够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通过利用移动设备、远程医疗和电子健康记录等技术,医生可以更迅速地访问患者信息并进行诊断,从而提高治疗效率。此外,数字健康平台可以帮助在偏远地区提供医疗服务,减少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数字健康还可以减轻公共卫生压力。通过推行在线咨询和虚拟医疗,医院可以降低人流密度,减少传染病传播风险。数字健康可以有效监控公共卫生数据,提前识别疫情爆发,并采取相应措施。这种快速响应能力对于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这本书的目的在于收集各国在数字健康领域的成功故事及其面临的挑战,以提供全球健康体系建立框架的参考点。由于每个国家在启动数字健康的方式各不相同,这些案例将为中低收入国家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帮助他们在推动数字健康发展时更好地应对独特的挑战。

WHO将全球健康政策资源优先放在中低收入国家,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面临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包括高发的传染病是全球健康问题的根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WHO鼓励在这些国家建立更多的生物样本库和队列研究设施,以收集和分析更多精准的健康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该地区的健康需求。与生物样本库和队列研究的建立相辅相成的是数字健康的发展。数字健康技术可以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使得患者在偏远地区也能获得及时的医疗服务。通过电子健康记录和远程医疗等手段。因此,在中低收入国家发展实施数字健康,意味着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效率,从而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健康与福祉,最终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王慧和张耀鸿联合国内专家黄菊芳和李思敏等描述了数字健康在中国需求的来源,以及我们过去在技术和监管方面面临的问题。中国首先从数字化医院服务开始,随后建立了互联网医院,实现了远程咨询。这些模式进一步扩展为整合资源的平台,最终形成了一个由数字健康发展驱动的经济生态系统。尽管面临巨大的公共健康需求,医疗数字化在中国有效减轻了医院的营运压力,也使得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提供医疗服务成为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了这不是由单一行政部门完成的,而是需要多部门共同合作,演变出相应的法规,以便让数字健康的广泛发展得以实现。此外,我们还指出了在更脆弱群体中存在的数字素养问题。

本开放获取书籍为全球健康专业人士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建立数字健康框架的参考依据,这一发展方向在之前的G20 峰会上已经达成一致。我们的团队很高兴能与其他知名国际专家分享来自中国的经验,尤其是在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 Dr. Zisis Kozlakidis 的持续支持下。通过这本书,我们希望能够促进各国在数字健康领域的合作与创新,为全球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