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资讯

迁新址·启新程|公共卫生学院顺利完成整体搬迁 新校区开启新学期

浏览量:时间:2025-09-21

经过暑期周密筹备与全力奋战,公共卫生学院于20259月顺利完成整体搬迁,正式入驻浦东校区科研集群B座。本次搬迁涵盖全院6个系科及3大科研实验平台,实现了“零安全事故、零设备损坏、零工作断档”的预期目标。目前,学院教学安排井然有序、科研实验全面恢复、行政办公高效顺畅、学生校园生活平稳过渡,整体运行已步入正轨。作为学校首批完成搬迁的二级学院,此次乔迁不仅拓展了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空间,更为建设高水平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和区域领先科研平台奠定了坚实基础。

搬迁准备阶段:早谋划、精部署,全院上下一盘棋

学院自202410月即启动搬迁筹备工作,赴浦东新校区开展实地调研;20251月成立搬迁工作专班,明确规划制定、资产清点等职责分工;3月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梳理关键问题、研讨实施方案,为搬迁工作有序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学院工作专班与资产处于1月召开协调会,制定搬迁计划,后续多次沟通家具仪器运输及安装事宜,并对接搬迁公司。3月,学院领导带队赴浦东校区整理各楼层调整需求,持续与浦建办沟通解决设施问题。6月召开全院大会,通报浦东校区建设进展与搬迁时间表,全面动员师生配合搬迁工作。

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作为重点部门,面对100余台先进仪器,成立以党员教工为核心的搬迁小组,全面清查设备并明确责任。针对高价值精密仪器,提前识别风险点,制定涵盖打包、运输、安装及调试的全流程防护方案,最大限度降低对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影响,实现“停机不停工、停学不停研”。党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与施工方、设备厂商反复沟通,优化搬迁细节。赵犇鹏全程协调物业、搬迁公司及各实验室,确保信息畅通、流程顺畅;郑铨、姜珂等主动走访宿舍与实验室,及时响应师生诉求。截止开学中心冷链及大部分设备已顺利搬迁,后续工作正按计划推进。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建立“双校区值班制度”,分设黄浦与浦东两组,由教师轮流值守,全面清点系科资产,对打印机、投影仪等公共物资逐一明确责任人,实现“一物一人”管理,保障资产无一遗失、搬迁无缝衔接。妇女儿童健康系搬迁工作小组多次前往新校区对接办公室、实验室的家具与设备安装事宜,确保各项设施到位。环境与健康系搬迁工作小组由学院副院长、系主任汪一心任组长,田英任副组长,施蓉统筹协调搬迁工作,年敏负责新校区空间规划。多次召开协调会,对实验设备、冷链物资逐一建档分类,实现 “全流程可追溯、不遗漏一件物资”;同时结合学科发展需求优化新校区功能分区,确保教学科研无缝衔接。食品卫生与营养系、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系参照学院统筹部署,提前梳理系科资产清单,对教学课件、实验试剂、科研数据等分类打包,明确专人对接新校区实验室布局,确保搬迁后快速恢复教学科研工作。


搬迁攻坚阶段:众志成城、合力攻坚


公卫学院各系科、中心在暑期集中发力,师生协同,克服高温、时间紧等挑战,确保搬迁高效落地。7月中旬起各系科陆续打包。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赵珊负责资产具体管理,实现“一物一档”,分类管理,高翔、李宣静、张明吉、吕奕鹏等轮流值班,保障物资完好、搬迁顺畅。社区健康与行为医学系李斯斯、冯易总体负责办公室搬迁,完成固定资产清点,沈恬、朱静芬、徐刚等系科涉密调查问卷、考卷,密封后待学校统一销毁。环境系奚晶、张妍、周义军、曹易懿等对精密仪器(如气相色谱仪、水质检测仪)单独包裹防震膜,对试剂耗材分类装箱并标注 “易碎”“避光”。

学院统筹安排下8月初各系科、中心开始有序搬迁。西院两个实验室81-3日搬迁,东区单细胞实验室810-12日搬迁,行政办公区域87-8日搬迁。各单元提前打包整理,搬迁当日黄浦、浦东两地师生对接保障,实现搬迁过程高效、衔接有序,确保物资装卸 “点对点” 直达。全体教师与学生志愿者分区分组作业。一组教师清晨 5 点赴黄浦校区指挥搬运(避免高温时段损坏设备),另一组在浦东校区提前清理接收场地、核对房间号。师生通过线上工作群实时同步两校区进度、调度资源,高峰时连续作业超 12 小时,多名师生主动放弃休息,完成百余件科研及办公设备转运。后续,彭程、奚晶等老师及时验收归置新采购仪器。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在核心设备搬迁中,针对冷链设备(如超低温冰箱、生物样本库),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车监控温度,抵达新校区后第一时间通电调试,确保样本活性不受影响;大型测序仪由厂家工程师现场指导拆卸、搬运与安装,避免设备精度受损。



学院研究生跨校区搬迁在8月下旬有序推进,组建由研究生骨干构成的青年志愿服务队,召开研究生宿舍搬迁培训动员暨安全教育会议,学院党委书记章新、副书记张晓晶,医学院学指委博士生办公室主任李英霞及研究生青年志愿服务队全体师生等40余人参会。辅导员彭城详细汇报搬迁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并开展新校区学生生活安全教育培训;志愿服务队长何厚良明确各服务小组岗位职责、人员配置与协作流程,队长徐寒冰介绍新校区生活环境特点与搬迁过程中需重点注意的事项。黄焱秋、王慧芳与李旭晨三位学生代表分享在系科和实验平台前期搬迁经验,从行李打包、物品保护到流程衔接提供实用参考。李英霞表示学指委将全力支持学院搬迁工作,并提出跨院系协调建议;张晓晶鼓励志愿服务队充分展现公卫学子的优良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章新提出“安全首位、协作互助”要求,将此次搬迁打造成展示公卫学院强大凝聚力的生动实践,在新校区共同谱写公卫学院创新发展的崭新篇章。

搬迁当日,志愿者同学们在旧宿舍楼宇与装车点间开展行李转运,主动协助搬运重物,针对无电梯的淡水楼、东十二舍等重点区域强化人力调配,按“同楼栋、同楼层”原则高效转运行李至装车点,随后由负责老师确认无误后对运输车辆施封。搬迁车辆抵达浦东新校区后,先由负责老师开封并对行李拍照留存,志愿者随即快速形成转运流水线,对照行李标签与宿舍清单逐件核查“楼栋-楼层-房号”信息,将行李精准送至对应宿舍门口,确保转运环节零差错。志愿者陈灿宇表示:“能作为志愿者参与学校重大搬迁工程,我深感荣幸。虽然顶着高温搬运行李很累,但看见同学们顺利找到自己的行李、开心地收拾宿舍,我内心满是成就感;而且学院提前准备了矿泉水、藿香正气水,特别贴心,相信新校区会越来越好”。





新校区运行状态:新环境、新气象、新作为


新学期伊始,系科教员充满了工作热情和对新校区的期待,迅速投入到有条不紊的教学中。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吕奕鹏老师系科首讲课程《卫生事业管理前沿》,通过智慧教室的多屏互动系统展示案例,学生实时扫码提交讨论观点,课堂气氛活跃,获学院督导领导与专家 “教学衔接流畅、互动形式新颖” 的评价。各办公室迅速投入到日常工作中,互相交流办公室布置和设备调试经验,互帮互助,促进系科工作快速步入正轨。开学首日,昆山杜克大学阎丽静教授来访交流,围绕 “健康中国 2030 背景下的卫生政策创新” 展开研讨,以学术交流开启崭新学期。妇女儿童健康系、社区健康与行为医学系教学科研工作平稳恢复,教师主动熟悉新校区环境,克服通勤困难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新学期办公室、实验室等区域都呈现出一片新气象,尤其实验区域提供了更大的科研空间,为我系心理行为医学、慢病干预、智慧健康等科学研究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环境与健康系新校区教学科研工作全面步入正轨。新学期课程于915日顺利启动,全新智慧教室配备的多屏互动系统和智能录播设备,为师生带来沉浸式教学体验。实验室模块化布局显著提升协作效率。教师们积极适应新环境,学生普遍反馈实验空间更加宽敞,设备更加先进。全系师生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教学科研呈现崭新气象。

新校区实验平台硬件全面升级,空间布局与功能设计显著优化,为科研工作提供更高效、更智能的支持环境,师生实验操作流畅,科研效率进一步提升。9月以来,行政办公快速恢复,值班安排有序,新办公环境整洁高效,为全院师生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支持。学生宿舍、自习室等生活学习设施完善,生活配套齐全,各类学生活动顺利开展,学生快速适应新环境,学习生活状态良好。



未来展望:凝心聚力,共绘新篇

公卫学院党委书记 章新:此次搬迁实现“零安全事故、零设备损坏、零工作断档”,离不开全院师生的同心协力。 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教师们克服高温坚守岗位,学生志愿者主动担当,充分展现了公卫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新校区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交医公卫人将坚定“守护人民健康、服务公共卫生事业“初心,深耕学科建设、强化人才培养、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努力打造区域领先、国内知名的公共卫生学科高地,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交医力量。


公卫学院院长王慧:此次搬迁的顺利完成,不仅是全院齐心协力的成果,更是交医公卫人迈向新征程的重要起点。新校区承载着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期望,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优越的科研条件和更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面向未来,我们将立足“健康中国”战略,紧扣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推动前沿科研突破,强化多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同时深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我们还将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学科影响力和社会贡献。交医公卫人必将以昂扬的姿态,勇担全民健康的时代使命,奋勇前行,共同开创新时代公共卫生事业的新篇章。


新地址公告

(三)新地址公告(上海市浦东新区天雄路100号/半夏路1号 东11楼科研集群 B 座)

部门 / 系科

具体楼层与房间范围

主要功能区域

学院办公室

2F 南区(234-238)

234 书记办公室、235 接待室、236 院长办公室、237 会议室、238 行政办公区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7F

701 会议室、703-745 教师 / 教辅办公室、746-759 实验室

社区健康与行为医学系

7F

701 会议室(共享)、703-745 教师办公室、746-759 实验室

妇女儿童健康系

7F

701 会议室(共享)、703-745 教师办公室、746-759 实验室

环境与健康系

6F

601-602 会议室、603-614/632-644 实验室、615-631 教师 / 学生办公室

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系

6F

601-602 会议室(共享)、603-614/632-644 实验室、615-631 教师 / 学生办公室

食品卫生与营养系

5F

501-502 会议室、503/517/519-530 实验室、504-516/518 教师 / PI 办公室

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

4F

402 会议室、401/408/410-417/420 教师 / PI 办公室、403-407/409/418-419/421-429 实验室



从旧址到新址,不仅是空间的转移,更是学院发展的一次飞跃。站在新起点,公共卫生学院将坚守“守护人民健康、服务公卫事业”的初心,依托升级后的硬件设施,深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全院师生将继续携手奋进,在新征程中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供稿:

吕奕鹏、华丽、屠梦吴、朱静芬、卫璐琦、彭城、赵犇鹏、郭玉珠、雷晓宁、孙金丽、张瀛寰、严文华、徐寒冰

统稿:张舒娴、陆唯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