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实施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首次实施科学方法与技术培训会议在懿德楼101会议室举行。该研究中心是国内高校首个院级实施科学研究中心。。
实施科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的成立,是公共卫生学院主动对接“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推动公共卫生学科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中心将致力于弥合科学研究与公共卫生实践之间的鸿沟,通过开展高水平的实施科学研究,促进循证干预措施在真实世界环境中的有效推广和持续应用,推动实施科学研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深入应用与发展,最终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院党委书记江帆、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副院长钟文泽出席会议。
江帆作重要讲话。江帆对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对于研究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她指出,研究的设立是公共卫生学院顺应国家公共卫生发展需求、提升健康服务实践效能的重要举措,标志着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迈出坚实一步,充分体现了学院在公共卫生健康研究领域的责任担当与前瞻视野。她强调,研究中心应聚焦证据转化路径与推广机制,深入开展方法学研究与现场实践,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干预模式,同时要依托学院学科优势,加强多方合作,探索数字健康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潜力,提升研究的系统性与可扩展性,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王慧致开幕辞。她回顾了公共卫生学院的发展历程与学科特色,指出这些积淀为研究中心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她表示,研究中心的设立旨在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科研成果向实践转化提供系统性支撑。未来,研究中心将聚焦儿童健康、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青少年行为支持及重大慢病防控等重点方向,构建以人群为核心、问题为导向的多学科协同研究体系。面对当前全民健康所面临的复杂挑战,研究中心将着力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干预路径,切实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效性与推广能力。

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专家的见证下,江帆、王慧为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研究中心组建了强有力的研究团队,任命加拿大医学科学院院士、多伦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终身讲席教授魏晓林教授为首任研究中心主任(名誉),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军为副主任,副研究员项密为秘书长。江帆、王慧向研究中心核心成员颁发聘书。
随后,魏晓林教授详细介绍了研究中心的定位、发展目标以及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表达了将研究中心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实施科学研究高地的决心。他结合自身在菲律宾等地的研究实践,指出国内实施科学的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本土社会文化背景与公共卫生实际,注重研究成果在真实世界中的适用性与可推广性。他强调,研究中心将立足国情,积极借鉴国际经验,聚焦如何推动科研成果向公共卫生政策与服务的有效转化,在关键实施环节探索创新路径。

仪式由张军主持。
成立仪式后,开展首次实施科学方法与技术培训会议,会议聚焦实施科学的核心方法与应用实践,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深度分享,项密主持会议。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儿童健康与发展处妇幼卫生专家黄小娜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张云婷副研究员,实施科学研究中心首任主任魏晓林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健康行为与社会医学系主任周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董媛媛助理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投资儿童早期发展的必要性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华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儿童早期发展项目评估研究进展》《实施科学方法与技术培训》《实施性科学的应用案例——过程评估》《案例:项目人群推广方案设计》的主旨报告。
最后,在魏晓林教授的主持下,黄小娜、周欢、张云婷、董媛媛等参会学者,以及张军、李岩、李国红等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围绕实施科学在公共卫生各领域应用中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展开深入探讨。与会人员就实施机制建设、政策衔接和技术转化等关键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提出了诸多具有创新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新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始终聚焦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需求,积极推进科学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中心的设立是学院回应复杂公共卫生挑战、提升干预措施落地效能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持续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深化实施科学研究,为构建高效、可推广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供支撑。
来源:实施科学研究中心
撰稿:董媛媛 郭玉珠 李蕊菡
摄影:王剑峰 郭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