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防不胜防的烦恼:身边的“七个坏邻居”》病媒生物防制科普书籍编委会议在懿德楼101会议室顺利召开。市卫健委健康处(市爱卫办)处长王彤、二级调研员乐之春,市健促中心党委书记唐文娟,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等20余位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科普书籍的编写框架、内容创新以及出版计划。


会议伊始,王慧代表编委会介绍了本书的整体框架。该书将定位为面向成年居民的生活化科普工具书,并力求做到老少咸宜,涵盖蚊、蝇、鼠、蟑螂、蜱、跳蚤和臭虫等7种城市“有害生物”,每种生物独立成章,每章分为虫种档案、虫种种类、控制方法、认知误区、核心知识等内容,并创新性地运用数智融媒体整合理念嵌入云课堂、多媒体课程及病媒脱口秀的二维码与读者交互,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传播。
虹口区疾控中心副主任王飞展示和讲解了自己初步完成的“臭虫”一章的编写思路和约8000字的具体内容,提出了自己对于如何将科学性和生动性相融合的理解,以及一些语言细节和撰写技巧方面的建议。
在讨论环节,编委们围绕整体框架的可行性,内容、形式的创新性以及传播策略展开了热烈、深入的探讨。上海市疾控中心刘洪霞建议将虫种档案、虫种种类的内容合并,同时增加关于虫种习性和危害的内容,此外,各章的标题可以设计为能夺人眼球的拟人化生动短语;上海市健促中心宋琼芳建议主要内容拟人化写作与书名相呼应;上海市健促中心乐坤蕾提议以章首语、互动小游戏等形式以增强生动性;上海市健促中心魏晓敏建议适当引入小短句、金句作为主要内容的有机补充;上海市健促中心戴恒玮建议通过四格漫画等文创形式提升传播效率;全球健康学院王多全、冯欣宇建议增加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及相关预防知识;公共卫生学院刘宁宁建议引入一些不同虫害共同导致危害的经典流行病学案例;公共卫生学院徐刚建议通过醒目数据强化重要记忆点,引入趣味故事吸引关注度;浦东新区疾控中心刘汉昭建议可在各章之首处增加一些耳熟能详的相关谚语、俗语等;青浦区疾控中心潘引君提出可以通过经典案例引出各有害虫种。
讨论结束后,唐文娟认为本书的编写出版将是病媒生物防制科普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需统筹兼顾通俗性与科学性。乐之春提出拟组建“1+1+1” (1位脱口秀选手+1位编委+2位指导专家)的编写小组,建议在5月10日之前,由黄浦区疾控中心金姝青负责的小组完成样张初稿的撰写,同时建议由上海市健促中心的相关专家统一负责科普语言的润色及脱口秀金句的提炼,以推动内容创作与传播的创新。
在总结讲话中,王彤对于病媒生物防制科普书籍的编写筹备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本书内容的高水准和顺利出版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建议本书以“科学真实、有趣有用、老少咸宜”为原则,确保内容实现拟人化、场景化、趣味化的有机结合,为打造“有意思+有意义”的科普范式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科普实践,本书旨在通过科学严谨的知识体系与生动有趣的表达形式,提升公众对病媒生物防制的认知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将持续联合多方力量,以创新科普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构建全民健康防线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上海市病媒生物防制实训基地
撰稿:徐刚,屠梦吴
摄影:王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