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医疗门诊部12月份防病提示

作者:浏览量:时间:2019-12-04

十二月份的上海,天气越来越冷,气温显著下降,医疗门诊部提醒全校师生重点防控流感、水痘及病毒感染性腹泻,高危人群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其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在人群聚集的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其症状是临床常规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体疼痛、寒颤、疲乏、腹泻、呕吐等症状。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疫苗接种的免疫力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为了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保护,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种。如果错过时间,也可以在流行季任意时间接种。在同一个流感流行季节,已经完成流感疫苗接种的人不需要再重复接种。其三价疫苗含甲型H1N1、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的一种,四价疫苗增加了一种乙型流感病毒。两类疫苗均可对流感感染起来预防作用,没有优先推荐,可自愿接种任一种流感疫苗。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在接触流感患者后进行药物性预防,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但药物预防是一种紧急临时预防措施,不能代替疫苗接种。

日常防护措施:

Ø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

Ø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Ø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等;

Ø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Ø出现流感样症状后,患者应居家隔离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Ø流感样症状患者去医院就诊时,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心脑血管疾病:寒冷的天气容易引起血管收缩痉挛,使血流不畅,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减少,心脑血管供血供氧不足,容易突发心绞痛、心脑梗塞等。所以寒冷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时期,故冬天的防护措施尤为重要。

日常防护措施:

Ø注意保暖,适度运动:冬春季节最佳的保暖温度是12-20℃,有利于血管收缩,尤其有利于血管硬化的老年人避免血管过度舒缩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寒冷季节可以选择在家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运动;如外出锻炼建议在上午10时以后,太阳出来了,环境温度上升后再出去锻炼。

Ø平枕休息,慢慢起床:睡觉时以平枕为宜,高枕可能因脑血流减少、循环减慢而促发中风。早上刚醒来,身体的各系统从半休眠状态慢慢苏醒,心跳频率从慢到快,血管收缩和凝血物质增加,容易出现血栓。醒后猛起身,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四肢乏力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建议早上睁开眼睛后躺在床上养神3分钟,慢慢坐起来,斜靠3分钟,穿衣服,坐在床沿3分钟,然后站起来。

Ø睡前热水泡泡脚:每天临睡前泡脚可以驱除寒气,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体内循环。但水温不宜过热,40℃左右为宜,时间不宜过久,控制在10-20分钟。

Ø洗漱不宜高水温,用温水洗脸:洗澡水温勿过高,洗澡前后及洗澡时如果环境和水温差别太大,会使血压波动太大。另浴盆较深的话,水压升高会造成血压上升,建议只浸泡到胸部以下。

Ø用药按时遵医嘱:切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加强血压、血脂与血糖的监测,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一旦出现胸前憋闷疼痛、头晕、气喘、冒冷汗等不适时,应及时就医。

水痘及病毒感染性腹泻详见10月份及11月份的医疗门诊部防病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