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毕业故事】林剑菲:在成长中成长

作者:浏览量:时间:2021-06-27

【编者按】当毕业季遇上建党百年,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总觉昨日刚与交大医学院相逢,转眼间就要开始新的医路。作为医学生的你们,将站在人生的阶梯上和过去告别,站在时光的渡口走向未来……这个毕业季,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和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继续推出毕业故事栏目,用文字凝结那些难忘时光里的故事,愿医学生们不负韶华、笃定前行,守护健康的明天,努力成为新时代勇立潮头的“后浪”!

本期人物:林剑菲2021届儿科学硕士毕业生

2018年的夏天,我来到儿中心,开始了为期三年的硕士学习生活。基于课题需求,我在发育行为儿科参与江帆老师课题组出生队列的随访工作,负责对入组的儿童进行每个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评估。于是,我有幸参与到一些“成长”,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追踪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是我们课题的主要内容。虽然在本科阶段的实习中,我也曾参与诊治过一些儿科小患者,但还从未独立接触过家长和小朋友,也从未细致的观察过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作为学术型研究生,能够参与临床实践的时间并不多,因此我格外珍惜在课题中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也十分享受这个在成长中成长的过程。

经过发育评估的培训和考核,在师姐们的指导下,我开始参与队列值班,也开始了手忙脚乱的日常。不会哄、不会抱,不知道多大的孩子要喝多少奶,不知道辅食要怎么加、怎么喂……刚开始独立值班的时候,很害怕家长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会就不敢乱讲,尴尬又窘迫。为了避免再次陷入窘境,我只能去查指南、查文献,去请教门诊的师姐和老师,去旁听科室的临床小讲课。在这个过程中,我渐渐熟悉了成长中的一个个“里程碑”,也掌握了儿科书上不会教的“育儿技能”。

做好充分的准备,顺利完成每次随访,使我阶段性的获得了小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当我时隔半年再次见到我第一次评估的宝宝的时候,对比他这一段时间的成长变化,真正新奇的感觉才油然而生。那一刻,成长变得直观,发育评估工具上片段化的技能都生动流畅了起来,也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从宝宝出生后的第一次见面开始,我就正式进入了他们的成长轨迹——42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上一次见面还只是会趴着傻笑的小胖子,这一次就已经是会打招呼、会叫“阿姨”的小可爱。而上一次面对他的我,还是手忙脚乱、语无伦次,甚至会漏掉一些评估环节,但这一次就能够自信从容地给出评估报告和指导建议。我深切感受到:作为儿科医生,自身要成长得更快一点,才能不辜负孩子们的成长。

后来,我能够记住越来越多宝宝的名字,能够在随访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主动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家长的信任和肯定。当生长曲线上的点连成线,当每个年龄阶段的发育评估报告上都签着我的名字,我直观感受着我们彼此的共同成长。这是成长的魅力,也是作为发育行为儿科医生的幸福。

基于临床研究数据的积累,硕士期间我发表了课题相关的SCI综述和论著各一篇,总影响因子10余分。在课题组的支持下,我参与了国内的一系列学术交流,进行大会发言两次。在科研之余,我努力发挥个人所长,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在首届“蒲公英杯”儿童健康科普大赛中获得第一名。2019年,我有幸代表儿中心参加了全国医院擂台赛,对医院的人工智能门诊服务项目进行汇报展示,并在“远程医疗和智慧医院建设”主题中获得全国金奖案例。这些经历使我对交医、对儿中心有了更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2021年的夏天,我即将硕士毕业,当初随访的第一个小朋友也快满三岁了。在儿科领域,我还是一个“小朋友”,就像我曾经随访过的这些孩子们一样。很感谢交医和儿中心,让我能够有机会经历这一段“成长中的成长”。都说“患者是医生最好的老师”,感谢这些小朋友赋予了我临床学习中最宝贵的经验和最坚实的力量。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希望能够一直陪伴这些小朋友,一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