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毕业故事】巴突尔·艾克木:斜杠青年,逐梦杏林

作者:浏览量:时间:2021-06-23

【编者按】当毕业季遇上建党百年,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总觉昨日刚与交大医学院相逢,转眼间就要开始新的医路。作为医学生的你们,将站在人生的阶梯上和过去告别,站在时光的渡口走向未来……这个毕业季,医学院党委宣传部和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继续推出毕业故事栏目,用文字凝结那些难忘时光里的故事,愿医学生们不负韶华、笃定前行,守护健康的明天,努力成为新时代勇立潮头的“后浪”!

本期人物:巴突尔·艾克木 2021届外科学博士毕业生

三年前,我从祖国边陲新疆来到东海之滨上海。天山的雪水曾养育我二十多年,而黄浦江以博大的胸怀接纳我,给予我更广阔的舞台。生活在交大医学院的三年,每一天都如花般多彩、如歌般曼妙。

刚踏入校门时,对于完全陌生的新环境,我从熟悉的文体领域入手,尽快融入新的集体。我入选新生篮球赛博士联队并一举夺冠,担任2018级迎新晚会主持人获不错反响,代表科室创作Rap《反了你了》参加瑞金青年医师科普大赛并收获不少“一键三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我收获欢笑和友谊,也铺就我更宽广的博士之路。

我师从国内微创外科领域开拓者郑民华教授,多年来郑老师始终以精湛的医术、正直的人品影响着我。每周三清晨7点,郑老师的专家门诊已准时开始,慕名而来的患者大多已辗转多地难觅良方,郑老师会想尽办法让患者少跑、少等、少花钱。“全球化是世界的必然走向,但那之前,一场空前的去全球化逆潮势必来临”,这是有一天门诊之后郑老师与我们分享的话。回想起每次从门诊楼走到手术室的那段林荫路,虽仅有短短二三百米,却让我萌生出许多专业外的思考、科研外的感悟。科研不是博士生活的全部,学历也非我们唯一的牵挂,正如郑老师所教导的那样,我们既要扎实专业素养、增强实干本领,也要关心家国天下、心系共同命运。

科研生涯对我来说不可谓不艰苦,最感念的当属在我迷茫无助之时给予我指导的师长、同道。“有惊无险”地,我的几篇论文都在毕业前夕得到接收,第一作者文章累计影响因子也超过12分。尽管与其他优秀的同学相比,我的成绩微不足道,但在“研究”和“探索”的漫漫征程上,我终于摸索出了一些门路。

2019年起,我开始担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主要负责新疆籍少数民族研究生。每年中最兴奋的时候就是9月新生入学,让我有机会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在学习、科研、生活中的点滴收获和经验。讲到兴起之初,我们还会找家附近的新疆菜馆,倒上两瓶乌苏啤酒吹吹牛。这时我会发现,这些或来自喀什、和田,或是阿勒泰、伊犁的姑娘小伙,他们都逐渐脱去了大山、沙漠的影子,正努力融入大海的怀抱;他们一个个都和我们一样,都渴望在这座城市成长,甚至不少已经在自己的领域内颇有成绩。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每一位“疆来”都能有不负我们努力的“将来”。

上海是一个梦幻的城市,她包罗万象,也包容众生。2019年我在黄浦江畔与妻子帕丽成婚,2020年喜迎爱女黛丝降临。在双方父母的倾力支持下,在远方亲人的真挚祝福下,今天我们栖身于此,努力运转着一个上海小家庭。有家人陪伴的每一天,我不曾感受过困苦;奔波在上海的每一天,我心怀理想和光明!感谢这座城,让我看见了更多可能。

今天,旷世难遇的新冠病毒给世界带来了不便,但也带来了变革的机遇;它考验我们的韧性,却更像在召唤我们创造力。未来的几年,社会的各行各业尤其是医疗领域势必将迎来新的格局。我们作为经历了疫情的一代交医人,不仅需要尽快振奋起来,更需要扎实素养、增强本领以适应新常态,审时度势、劈波斩浪,做时代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