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5年度“上药杏林育才奖”候选人风采展示

作者:浏览量:时间:2025-04-30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激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积极探索、追求卓越,强化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营造爱岗敬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特开展2025年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药杏林育才奖”评奖工作,以表彰医学院系统内45岁以下,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并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有突出贡献和感人事迹的教职员工。现通过各方推荐,“上药杏林育才奖”评审工作小组初审,已选出26名候选人。


第十一届“上药杏林育才奖”候选人风采展示

(按姓氏笔画排序)

1.王彩凤

护理学院

基础护理教研室

1981年12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主任、护理基础教学团队首席,兼任教学办公室主任1年。担任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护理学类专业课程思案例库编委、“十四五”医学规划新形态教材编委、国家卫健委卫生健康人才评价题库及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建设专家、全国护理学名词编写委员会编委、《护理实践与研究》与《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编委。以主要完成人获教学成果奖8次(市级1次);副主编出版人卫社、高教社教学著作3本。主持国自然青年1项、省部级课题3项(教学课题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指导本科生获优秀论文、实践与创新项目奖10次。获上海市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称号。

2.王锋

基础医学院

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

1982年7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基础医学院课题组长,长期致力于T细胞免疫治疗的基础和转化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Immunology、JEM、PNAS、EMBO J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免疫治疗中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作用机制。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国际专利13项(6项已授权),TCR-T技术成果完成产业转化,现联合附属医院推进实体瘤免疫治疗临床。入选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1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设计和主讲的免疫学课程获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奖,参编教育部101计划免疫学核心教材。培养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

3.王静

附属松江医院

消化内科

1981年4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附属松江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系病分会委员。具有16年教学经验,带教实习生、规培医师500余名,带领所在科室获得多项教学荣誉,目前为医院教学团队的首席教师。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及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8项。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第十七届银蛇奖提名奖、松江区首席医生、建院75周年“杰出贡献奖”、校级“优秀教师”等称号。身兼教师、医师、科室管理者多重角色,她将继续秉持“奋发进取、追求卓越”的医院精神,坚持“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理念,诠释新时代医学教育者的使命担当。

4.牛传欣

附属瑞金医院

康复医学科

1984年3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附属瑞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康复医学科研实验室负责人,兼任上海交通大学Med-X研究院神经康复工程实验室副主任,Cyborg and Bionic Systems期刊编委。全球康复与辅助技术协会GReAT共同发起人,IISART国际高级康复技术工业协会理事。专注人体运动控制、仿生康复设备控制、神经运动障碍的研究。担任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康复工程分会青年委员等学术职位。代表作入选康复类JCR一区多篇封面文章、亮点文章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科技部变革性技术重点研发计划2项(课题负责人/骨干),获工信部“绽放杯”5G应用大赛全国一等奖(第1)。

5.尹华斌

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骨科临床医学中心

1983年5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行政副主任。长期从事本科生教学与研究生培养工作,撰写的PBL教案获得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教学案例大赛二等奖,参与培养的博士研究生提名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牵头开展医学教育研究,以通讯作者在BMC Psychol、BMC Med Educ等发表教学研究SCI论文6篇。长期从事脊柱肿瘤的临床诊治与研究工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ell Report Medicine、Neuro-oncology、Cell Death & Diseas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上海市局级课题6项,入选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上海人才发展资金、上海市卫健委新优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双百人”计划等人才项目。研究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与上海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三完成人)。

6.冯铁男

临床研究中心

质控部

1983年8月出生,博士,讲师。2016年4月入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长期致力于医学数据治理与整合、人工智能医学应用转化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企业横向课题多项,在《Lancet Digital Health》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导构建多模态临床研究人工智能平台,实现从算法开发到产业落地的全链条转化,支撑多项AI医疗产品获批临床使用,并提出的AI算法产业化路径框架助力企业突破技术商业化瓶颈。在教学方面,担任2016级预防医学本科班导师期间培养成效显著,4名学生保送至北京大学,3人保送本校。2017年入选“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人才”,并担任民革上海市医卫体委员会委员至今。

7.江淦

基础医学院

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

1987年10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本科生核心课程《药理学总论》,涵盖多门整合理论课程以及PBL、RBL教学。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教学研究SCI论文2篇以及中文核心1篇,并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最佳课程思政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三等奖、儿科学院优秀教师。指导研究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海赛区银奖,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大创项目、上海市级大创项目、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成果展优秀展示项目等,学生获得唐立新奖学金、金正均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一等奖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相关研究成果13篇,高被引1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5项已授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7项项目。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上海市东方英才青年项目、上海市科委启明星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九龙医学优秀青年人才奖。

8.许涛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麻醉科

1981年12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麻醉学专科分会委员等。研究主要关注全身麻醉机制、疼痛、针刺镇痛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成果主要发表于Neuron、Anesthesiology、Angewana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等项目15项。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和上海-联合利华研究与发展基金奖学金,入选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计划、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项目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双百人”计划等人才计划支持。主编《麻醉二三事》,参编《骨科手术麻醉——经典病例和超声解剖》《超声引导区域麻醉解剖与实践》等专著。

9.许彭鹏

附属瑞金医院

血液科

1984年7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上海市东方英才青年项目,上海市曙光学者,致力于淋巴瘤的临床和转化研究,围绕临床问题展开科学研究,带领团队建立和完善超过6000例患者的临床、分子病理、多组学数据库;建设覆盖全国超100家医院的多中心临床协作平台,设计、注册并开展20余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近5年相关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18篇SCI收录论文,总影响因子超过260分,授权发明专利4项。相关成果曾多次入选《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并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引用。和团队一同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0.孙晶

附属新华医院

儿心脏中心

1983年11月出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附属新华医院儿心脏中心专业基地教学秘书,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心血管专业学组青年委员。擅长先天性心脏病微创介入治疗,围绕儿童心血管疾病积极开展一系列基础及临床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多项科研项目,以第一/通讯作者在Lancet Digit Health、Bioactive Material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SCI论著10余篇,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实用新型专利3项。热爱医学教育事业,长期潜心耕耘在教学一线,承担本科生、研究生教学任务,发表教学论文1篇,参编教材1部,多次获院校级教学比赛高等级奖励。获新华医院青年匠心医者、优秀青年教师,交医儿科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11.何晓敏

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心胸外科

1981年11月出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学院儿科班班导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学人文教研室骨干教师。深耕小儿心胸外科医教研十余年,聚焦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诊治、术式创新及相关研究。作为导师带领团队共获5项国家自然基金,带教学生获得优秀论文奖、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等。个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市局级以上课题8项,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余篇,荣获上海卫生系统银蛇奖三等奖、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上海优秀青年医师、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二等奖、援滇对口帮扶先进个人等奖项。

12.何康

附属仁济医院

肝脏外科

1987年9月出生,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行政副主任兼教学主任,同时担任20级临五二大班辅导员。秉持医、教、研并重理念,深耕教学一线,承担本科、研究生课程多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教学论文3篇(含SCI论著一篇),主持交大医学院教学课题一项。指导学生获市级“大创”资助、交大社会实践一等奖,并获评优秀指导老师。入选树兰医学奖卓越工程计划、上海市“医苑新星”、交大青年岗位能手和教学能手、交大优秀思政老师、医学院青教赛一等奖(英文)、思政设计大赛课程设计三等奖和十佳思政素材等。聚焦肝移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主持国自然、上海市自然及卫健委课题多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0余篇。

13.陈小华

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感染病科

1980年6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病科常务副主任,担任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课题17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及校局级9项,人才计划4项,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担任上海交大医学院本科生《传染病学》教学,被评为“最受学生欢迎临床教师”。指导硕/博士研究生10名,其中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2名。从事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临床工作,率队完成援鄂和援琼新冠救治任务,获得“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称号。

14.陈剑华

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医务部

1981年8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博士后,现入职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研究方向聚焦于精神心理疾病和神经内分泌机制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40余篇,h-index 36,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3项。获评国家优秀青年医师,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入选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现任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学会青年委员副主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青年委员、学组委员等。担任JAMA子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Hereditas等国内外期刊同行评议专家、编委、副主编。

15.郑英霞

附属新华医院

检验科

1980年8月出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附属新华医院检验科主任,检验支部书记,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市免疫学会理事,上海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秘书长。长期从事炎症性疾病发病机理和免疫调节研究及临床转化。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Medicine, 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等杂志发表多篇SCI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骨干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研发计划,入选上海“浦江人才”、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计划、交大医学院“双百人”和“晨星计划”。指导研究生10余名,2位研究生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参与本科生教学,发表教学论文和申请教学课题。

16.项密

公共卫生学院

妇女儿童健康系

1986年9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中英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核心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等重大项目。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Prog Cardiovasc Dis, JAMA Netw Open, J Behav Nutr Phys Act等期刊发表SCI论文三十余篇(单篇最高被引541次;发表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2篇)。指导本科生完成SCI论文十余篇,指导研究生发表二十余篇,多篇发表在领域高影响力杂志。获全球中国优秀留学生奖、上海市科技创新启明星计划(A类)等。担任上海市学校卫生保健协会理事、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行为健康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盆底专委会委员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及编委。

17.贾欢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981年9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任职于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方向为功能性耳外科,致力于人工听觉植入的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开展人工耳蜗电极-神经界面性能优化的机制研究,进行药物涂层技术研发;在临床实践中提出人工耳蜗"精准全鼓阶微创植入"理念,建立多维评估技术,并在国内率先实施机器人辅助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技术,以及开展耳科机器人的国产化、小型化研发。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8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发表SCI论文22篇,获发明专利10项,完成成果转化3项。通过组建医研产跨学科团队,吸引了一批对医工交叉领域感兴趣的学生,指导并培养了多名复合型创新人才。

18.夏伦果

口腔医学院

口腔正畸科

1984年11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口腔正畸教研室副主任,2021级口腔5+3班班导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学术秘书。入选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上海市启明星人才计划和上海市卫健委优秀青年人才计划。围绕严重牙颌面畸形正畸治疗的基础与临床开展工作,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8篇,其中JCRQ1区27篇,授权国内外专利30项,转化3项,获得2024年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一等奖(排名第二)。主持包括国自然项目(3项)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编写各类专著4部。获得医学院第六届班导师文化创建“精品项目”,带领班级获得“上海高校活力团支部”,上海市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示范团支部。指导学生获得包括国家级等各类大创3项,参与培养研究生中7人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

19.徐凌

附属同仁医院

消化内科

1982年2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附属同仁医院消化内科行政副主任,从事消化疾病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10多年,负责科室慢性肝病康复治疗管理工作,作为科室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攻关胃癌早诊,及靶向治疗和体内精准递送平台构建,该成果2015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先后获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基金1项,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1项,发表相关SCI论文近40篇,曾任上海同济大学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上海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系病专科肠道微生态组委员,中华志愿者协会中西医结合专家委员会肝病科专业组委员。2017年获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2018年获第二届“长宁区十大杰出医务青年”荣誉称号、2021年获十八届银蛇奖三等奖。

20.黄丽娜

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麻醉科

1981年7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科副主任兼南部执行主任,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及美国罗格斯医学院访问学者;担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麻醉专委会委员、中国心胸麻醉学会身心医学分会常委、上海医师协会麻醉专科分会委员等20余项学术职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自然基金项目多项,聚焦慢性疼痛分子机制与睡眠障碍的身心机制研究,发表高质量SCI论文30余篇;教学方面,主持《基于扩展现实的麻醉学基本技能混合式实训教学课程》、《围术期急危重症学》等多项教改项目,荣获三导优秀教师、教学院长奖、上海市住规培优秀指导老师、上海市住规培指导教师情境模拟教学比赛二等奖及课程设计比赛二等奖、上海市医学会麻醉菁英等。

21黄琳

附属胸科医院

胸部肿瘤研究所

1988年8月出生,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青年高层次人才、交大医学院“双百人”计划、市巾帼创新新秀,担任附属胸科医院基础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市实验医学研究院胸部肿瘤标志物转化中心副主任、市胸部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PI。研究聚焦肿瘤代谢质谱诊断,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Sustainability、Nature Communications(2篇)等发表论文35篇(IF>10的论文22篇),6项专利授权并转化。主持国自然3项,担任Materials Today Bio等6个国际学术期刊编委;获上海技术发明一等奖(3/6)、中华医学青年科技奖(2/5)。主讲本科生通识课、研究生专业课各1门,参与教改立项2项,指导研究生18名、本科生11名,学生入选基金委青年博士项目,成果被Nature Medicine、Hepatology等高亮专评并推荐,获中国转化医学青年学术论文奖等。

22.康郁林

附属儿童医院

肾脏风湿免疫科

1983年9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现任附属儿童医院肾脏风湿免疫科副主任、遗传性肾脏疾病精准诊治研究中心副主任,交大医学院儿科学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中心”副主任,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委员,市医学会儿科分会肾脏学组副组长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青委等,曾评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中国儿科肾脏病十大青年精英、上海市普陀区拔尖人才和上海肾科青年学者等。担任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和《临床儿科杂志》等杂志编委,《中华儿科杂志》英文编委。热爱教学,担任儿科学院5+3儿科班班导师,曾获得上海交大医学院英文PBL教学竞赛三等奖、上海市儿童医院青年医师讲课比赛一等奖等,培养8名硕士生、5名博士生和1名博士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课题13项;在Kidney International、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ation等国内外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1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2篇,国家发明专利2项(已授权1项,申请1项),参编著作3部。

23.韩兵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1981年12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甲状腺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自然基金1项,上海市卫健委基金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30余篇。入选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上海市“医苑新星”青年医师人才培养资助计划等。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甲状腺疾病防治专委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甲状腺专业委员会委员兼消融学组副组长,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British Journal of Hospital Medicine和现代医药卫生杂志编委。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


24.焦井泉

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

本科生党总支

1994年8月出生,硕士,讲师。医学院本科生辅导员、机关团总支副书记、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副书记,兼任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立足课堂与实践育人,担任《形势与政策》《健康中国CBL》课程教师,连续六年带领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四次担任新生军训参训教师。主持“焦哥说法”辅导员工作室,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校园法治教育。指导交医学生获全国安全知识大赛第三名及上海市总冠军。积极处理学生突发事件,逐步形成校园法治育人品牌。主持医学院思政教育研究基金重点项目1项,发表论文3篇。曾获中央团校进修班优秀学员、“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优秀团员、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思政教师等荣誉称号。


25.蔡晓红

医学技术学院

医学检验技术系

1980年1月出生,博士,主任技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技术学院检验系输血教研室主任,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输血理论与实践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近80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主编/副主编教材及专著4部。是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上海市卫生系统新优青人才,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次,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医学奖励基金项目、国际输血协会Harold Gunson Fellowship等项目资助,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全国输血行业“扬帆人才”称号、上海交通大学暑期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26.潘家骅

附属仁济医院

泌尿科

1980年11月出生,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主任、泌尿科一支部书记,兼任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等学术兼职。专注于前列腺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与耐药机制的探索。主刀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超过2000例,在高难度前列腺癌机器人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近5年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20余篇。担任医学院班导师,指导本科生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第一指导教师);主持省部级教学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教学论著3篇;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2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佳和”优秀教学奖等奖项。入选国家优秀青年医师、上海市东方英才教师项目、交大医学院“双百人”等人才计划。被授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杰出青年医师”、上海市医学会“青年菁英”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