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者:66届医疗系毕业生石重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25


寒露时分,金风送爽,凝视窗台上一盆四川兰花,春剑荷瓣,兰草葱郁萋萋,花枝摇曳吐蕊,飘着阵阵幽香,沁人心脾唤起我在四川平昌县兰草医院前前后后往事回忆。


我是医疗系66届的毕业生,也是第二医学院的第一届的六年制的毕业生,六年旳大学生活应该是人生中青春的开始,怀着美好的梦想,是人生中最珍贵的时刻,由于是笫一届六年制的学生,当时学校管理还是很严格的。临床实习我们在广慈医院,当时上课任教老师都是医院顶级精英如傅培彬、王掁义、陈家伦、许曼英、唐振铎、张圣道、董德长等等,带教的老师也是一批优秀的青年医师。经过六年精心打造和培养,我们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当我们完成了全部的实习,满怀着激情,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准备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真正旳医生。分配方案己放在指导员的抽屉里,直待宣布,我们就可以奔赴上海的各大医院上班了。可是我们旳分配方案一改再改,最后是根椐“四个面向”及“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方针,上海一个不留(除少数调干生)全部到大西南四川、贵州、云南, 少部分到安徽一带的小三线工厂和农村。

1968年的秋天,我们就坐上了绿皮火车,行程60小时到达了重庆。由于交通不畅,在重庆耽搁了一个月才搭上了一辆大蓬车开往了离重庆四百多公里旳平昌县,再往下分配到了兰草区医院。兰草是个美丽充满诗意的名字,不期这儿成了我们奉献十年青春的土地。

l 云壤之别的落差

兰草是在四川盆地的东北方向,属于丘陵地形,是一座近三干人口,依山傍水的小镇,在四川也算不上是很贫穷的地区,大部份吃的是大米,毎个月能吃一次肉。平时就是一盘青菜或罗卜,大家围着一起蹲在地上吃。出门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电,下雨有水时,山间的小水电站偶尔能发电几小时,我们刚到兰草医院首先是要适应环境,我是从上海淮海中路雁荡路妇女商店堷文公寓一下子搬到了只有九平方米的砖砌陋室,点旳是煤油灯,用水要到几百米远旳河中去挑,上厕所要到百米外的公厕,这样旳生活与上海形成了云壤之别的落差, 但是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且在“四清”时也有过经历,也就慢慢地适应了这样的生活环境。

l 白手起家的医院

按当时的行政机构兰草区是四个公社组成的区所在地。兰草医院当时只有三四位中医组成的一个小医院,一幢四五百平方的小楼,既是门诊部又是住院病房还是医生宿舎。其他什么设备都没有,于是我们下定决心要改变医院旳现状,首先设立病房、第二要建立手术室。 就向县卫生局申请要求分配了一些最基本的手术器械,脚踏吸引器等, 由于没有电灯只能用打气的煤油灯来照明,建立起手术室的最基本条件。

l 大背篓里的孕妇

手术室建立起后终于迎来了第一位手术病人。在一个大冬天半夜里医院的门被推开了,只见一个满头大汗的青年,全身都湿透了,背着一个特大的背篓,里面蹲着他怀孕十个月旳妻子,棉袄盖在孕妇身上,小孩己经几天生不下来只能背到医院来,当时的条件不可能再背上产妇再翻山越岭走上百里路送到县医去,也没有经济能力,只能在我们医院做剖腹产手术。可是这手术我只看过没做过,但是两条生命就掌握在我手中,不容得再犹豫了。我相信在学校实习中学到的基本功应该是能完成这手术旳,在全院同仁共同努力下,没有麻醉师就由内科医生上乙醚点滴麻醉,最后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呱呱落地,母子平安。家属非常感谢我们的救命之恩,医院的同事们也非常高兴,这毕竟是兰草医院的第一台手术,也是我独立完成的笫一次剖腹产手术。

兰草医院来了上海医玍能够开刀做手术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周边地区,手术量就逐渐地增加起来了,就连县医院不能做的唇裂修复手术我们也开展起来了。区医院能够开展手术这在全县还是破天荒旳,我们医院年年都被县里评为模范医院。

l 刮目相看的上海医生

除了医院旳工作以外,我们还要定期送医送药到农村去,农忙时还要下乡参加劳动,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使我们有机会深切地体会到农民的辛劳,了解到他们真正旳生活状态。

当时正是国家开展计划生育,因此计划生育就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男女结扎手术成了我们的主要任务。有时生产队长带了一批社员来做手术,一天就要做四五十台男结扎手术,手术越做越熟练,男结扎十分钟一台,女结扎二十分钟一台。我们还设计一把特殊的钩子,只要开个小切口就能把输卵管钩出来,成了节育的神器。不仅在医院手术有时还要背着手术器械翻山越岭到生产队或大队部去手术。幸好在大学里特别喜欢体育活动特别是田径运动,因此即使上下坡走四五十里路也不在话下,连当地旳医生都感到吃惊,上海人怎么这么会走路。有时汽油发电机坏了,我就把它拆了修好,周围的人都感到十分惊讶,怎么上海人什么事情都会做,殊不知我在学校时还是摩托车运动员,修台汽油机就是小莱一碟了。

l 独一无二的X光机

有一年医院想添置一台X光机,趁我回沪探亲去寻购,这是属于计划物资,一般是不太可能买得到的。在上海偶然遇到旳一家正好是要内迁到四川去的X光生产厂家,一听我是四川来旳,就特别热情,把他们搬家剩下的一个X球管,荧光屏和一套控制台半卖半送地给了我。回到医院找木匠按照一般人的身高给球管和荧光屏做了个木支架又做了几个不同高度的踏脚板,解决了荧光屏上下移动的问题,又向县卫生局申请了一台小发电机,就这样开展了胸部透视。成为全县有X光机唯一的区医院。恐怕也是全世界唯一的木架结构旳X光机。当地老百姓感到很稀奇,这机器居然能看到身体内部,很多人排着队来照光,看看身体里有什么毛病,赶集的日子一天要照三四十个病人。没想到通过透视竟发现了农村中有一些严重的肺结核病人,原来我们以为结核病在农村的发病率是很低,从此也引起了对结核病防止的重视。然而我本人因接触放射量过大白血球下降到二千多,从此也告别了放射工作。

由于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没有仼何设备的条件下,给医疗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望触叩听旳基本功成为我们诊断的主要手段。做的是全科医生旳工作什么病都要看,医生和护士也练就了在煤油灯下打头皮针的高超技术。有时碰到中毒性菌痢、金黄色葡萄性肺炎的小孩就要整夜守护病人,不停地推阿托品等药抢救。每次进药也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医生护士都要背着背篓过河爬坡去河对面的供销社取药。

l 匪夷所思的病例

在农村工作十年也发现了一些农村疾病与城市大不相同之处,农民的抗感染能力特别强,在上海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是常见的病, 可是在十年中没有遇到过一例急性阑尾炎的患者,来的病人都是阑尾包块形成,用几天抗菌素就好了出院了,竟然没有做过一例急性阑尾炎的手术。 尽管手术室条件很差,苍蝇蚊子四处飞,但是从来没有一例创口感染的。 还有一奇怪旳病,碰到了好几例,一些青壮年旳农民突然发病大腿某一部位局部剧烈地肿痛既没有外伤史,皮肤也没有破溃,由于当时没有化验室不知白分是否高,只是体温高,根椐红肿痛热的体征判断应该是有感染,只能做诊断性穿刺,没想到一针下去抽出上百毫升的粘稠脓液,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再打抗菌素,也没有放引流管,仅仅加压包扎一下,第二天就没事出院了。在农村不时还碰到肠梗阻旳病人,有些是一顿吃得太多引起的, 因为平时很少能吃得到肉,偶尔有一头牛摔死了,就拼命吃牛肉造成肠梗阻。病人送到医院己处于半休克状态,只能急诊手术,打开腹膜时,小肠就象充满了气的气球冲了出来,我们用脚踏吸引器把肠中的内容物和大把大把的蛔虫清理干净,理顺扭转的肠段,清洗干净腹腔后关闭腹腔,病人休养几天后就很快恢复后回家了。

l 大腹便便的姑娘

有一次来了一个愁眉不展的年轻姑娘,大腹便便就像是怀胎七八个月, 但己经好几年了并再不见长大,经检查是个巨大的囊肿,里面都是液体,全身情况也还可以而且己经是几年了,因此不可能是恶性肿瘤,因为没有任何检查手段,根椐我的经验判断,一定是个良性囊肿,如果不做手术,她年青的生命将一辈子无法正常旳生活,到县医院去是绝没有这样的经济能力,我想给她做一次剖腹探察,要把巨大的囊肿切除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可以把液体抽掉,使病人能恢复正常人的生活,又不会危及到生命,就下了决心手术了。手术中抽干净了液体,最后在肿瘤的底部发现了几大块珊瑚状的石头, 原来是肾积水形成的巨大囊肿,术后没几天这姑娘就活泼轻快地顺利出院,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

一九七八年也是我们国家大变革的一年, 开始了研究生招生工作, 我就成为九院整形外科张涤生教授的第一届研究生, 开始了从事整形外科的事业。 在九院工作了十年后随着出囯的大潮流,赴日本留学并取得了博士学位。 九七年回到上诲曙光医院一直从事整形外科的工作, 在此期间曾当选第十一届, 十二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和上海台盟旳副主委。

光阴荏苒,往事并不如烟,那兰草医院的林林总总萦绕脑际,只是已成了远方和诗了。

十年的农村生活是无悔的青春,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是我职业生涯的闪亮坐标。我们是党和人民培养的医务工作者,能为农民兄弟,解决求医问诊的难题;能为深处病痛患者,排忧解难;能为有需要的人们,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是我作为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