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首
作者:张茂利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2-25

19559月,我们从五湖四海汇聚在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第一小班相识在美丽的校园,在同一片蓝天下,我们共同执着进取,在同一个教室里泛游书海,聚精会神听每一堂老师精彩的讲课,听得如痴如醉,下课后还意犹未尽。我们一起跨进知识的殿堂,品味知识的琼浆,共同编制彩色的梦想。忘不了阶梯型的教室里洒满着的清澈的阳光还有洋溢着青春年少的我们对追求知识的渴望,我们是兄弟姐妹,同学情谊长。我们日夜相伴学习生活,团结友爱,有时也会有些小摩擦,但却能互让互谅,和谐相处。五年来的朝朝夕夕,共同经历过春秋冬夏,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有过风风雨雨、潮起潮落,有每一段经历每一段故事,在党支部书记也是班长詹鸿鹏的带领下,我们同舟共济,共进同退,避过礁石,迎接日出,这些都成了我们心中抹不去的记忆。五个春天匆匆而过,五年既长又短。

我们毕业了,将飞向另一个天空,去拥抱明天,我们将把青春变成跳跃的音符,把智慧和活力化作生命的乐章,把知识奉献给神圣的事业。

我们毕业了,互相道一声珍重,相约在迈向光明的坦度中,拥有辉煌的明天,相信明天将会光明一片。

我们毕业了,感谢母校的厚爱渗透了我们的心灵,我们青春的脚印将会留在校园的小路上。笑语欢歌朗朗书声,将会在美丽的红楼里回荡,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会珍藏着充满活力四射的我们的身影。母校每一寸土壤都弥漫着我们青春的气息和芬芳,也会见证我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今天我们将从这里起飞,去走人生的历程,去走靓丽的未来,没有母校的孕育哪有今天的我们。

我们毕业了,想对老师说你们辛苦了!是你们五年来为我们辛勤的付出,精心的培育,给了我们为病人服务的知识和技能。守望生命,教知识教做人,我们不会使你失望。

我们毕业了,穿上了白大褂,意味着肩上扛着“救死扶伤”的责任重大,尽管我们去了东西南北的地域,在不同的领域里工作,但是目标是一致的,使命也是一致的,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初衷,不断地吸允着知识的琼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提高,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正正直直做人,有多位同学相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许多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事业取得了光辉的成就,我们都成了科室的中流砥柱,写出了高质量的论文,在国内外发表。

王以良在1986年以一篇“儿童型早老症的x线表现”刊登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上,曾被美国邀请参加纽约州国际性的儿童早老症会议,这是仅有中国人唯一参加的会议,接受了当地报刊及电视台的采访,为祖国增光。


许时晖十一篇论文在国内外发表,其中两篇在国外发言。198911月在美国乔治亚州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发表“学龄前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诊断与康复训练”的演讲。19946月在美国田纳西州RASNA大会中对“汉字言语测听词表的设计与应用”进行发言。并多次获得上海市和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称号,曾于1993年和1997年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助残扶残先进个人,并赴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郑萍去了美国,转科成了中医,如今八十多岁的她还在旧金山开了医馆,除了诊病还到处讲学,传播中医的魅力,并且发表了四十六篇论文及七本著作。

詹鸿鹏在丽水县医院任院长,先后培养了四位博士和二十几位硕士,把一个县级医院评上了国家三级甲等医院,他身披荣誉大袍,成为了市劳动模范、全国卫生建设先进工作者、省级白求恩式医生,兼职中共丽水市委委员、浙江省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常委、浙江省党代会代表。他心中有党,有责任,有人民,荣誉就一定会也有他。

徐诗光她以客座访问学者自费出国学习,1987年曾在ESSEN大学消化科以研究“胃幽门螺旋杆菌”为课题,写出有关免疫学方面的论文数篇,分别用中文、德文及英文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她还在海德堡大学作为博导带领了研究生。并在国内发表了许多论文且获得了荣誉。


施惠君在中医领域取得了光辉成就,发表了论文九篇,著书六本,其中两本分别由北京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

蒋兆芬曾有“黄药子引起药物性肝炎十七例报告”发表在中医杂志上。

孙正庭是麻醉科主任,他在1978年为世界上首例“再造手”施行了麻醉,顺利的完成了显微外科手术,为今后开展显微外科手术的麻醉奠定了基础,并且发表了多篇论文,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麻醉专业人才。

张冀先在核医学领域中,发表论文三十五篇,其中多数由她撰写。并且当选为上海市原子核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上面讲述的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同学在各自的工作中大显身手,得到许多的荣誉称号,譬如江明礼、周思伯、鲁家启、张茂利等。相信60届其他小班的同学也会有辉煌的成就,让我们一起共同骄傲吧!自豪吧!

要说有今天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来自于老师的榜样,我们感恩老师,如果我们已是含苞已放的花朵,那一定是您——园丁辛勤培育的硕果;如果我们已能高高飞翔,那一定是您给了我们一对坚强的翅膀;如果今天我们能在知识的浩瀚海洋里扬帆起航,那一定是您曾经在为我们劈风斩浪。虽然有的老师已去了天堂,我们还会感恩您的赐予及鼓励,会寄于绵长的缅怀,永不能忘。

离开母校已六十载了,如今我们都是八十多岁以上的老人啦!踏着时代的旋律再忆昔日的时光,当年的情景却犹如昨新。蓦然回首人依在,同窗的情谊还依在,凝聚力仍依在。我们相依再聚首,一月一次的相聚,七年来风雨无阻,在相聚的日子里我们笑谈人生。忆往昔,我们“童心”不改依然是神采飞扬,笑语满堂,甚至是手舞足蹈;忆往昔,我们更珍惜当下,珍爱这份友谊的美好,因为我们已是白发苍苍。

在疫情期间不能相聚,但会在微信群里彼此问好,互道珍重。待等山花烂漫时,我们再聚首,那一刻让我们高高的举起酒杯。

为母校干杯!

为老师干杯!

60届的同学们干杯!

干一杯! 再干一杯!

60届医疗系

张茂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