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医”,我难忘的青春岁月(二)
作者:63届医疗系校友施振祥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29

63届医疗系校友  施振祥

 

 从高高的老红楼到新红楼,到处是琳琅满目的大字报,其它地方估计也不例外。当时上级有个规定:“每个学生一天写35张大字报,内容不能重复,否则不能睡觉。”这么一来,从教室到宿舍,到处灯火辉煌,挑灯夜战。同时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的批发大军,我也不例外。我到今天还清楚地记得在保卫处与财务处之间的墙上贴上了这样一张大字报:“这是放屁!”在旁边还贴上了另一张大字报:“屁是人生之气,哪有不放之理!”我们看后不禁哑然失笑。

 

厄运来临

 一九五九年春末,学校进行X光体检时,我和魏俊同时被检查出肺结核。我问魏俊:“为什么倒霉的事要降到我与你身上呢?”魏答:“你还记得吗?在颛桥时,我与你睡在一起,中间有微生物教研组技师,他每晚咳嗽出虚汗,他患有开放性肺结核,我们被感染了。所以我们倒霉。”

 厄运到来,我们两人唯有休学。漫长的休学等待,心理总是十分苦闷的,没有什么好办法。好在基础部领导作出指示,休学期间甲级“人助金”照发,总算让我们度过了难关!

 一九六零年我和魏俊先后复学,成了六三届学员。同时《高校六十条》发布,我们开始走上比较正规的学习道路。

 

 高教农场二周行

 高教农场在崇明西北角,江苏海门县对南,现在是崇明奶牛场组成部分。一九六二年春末夏初,我们在那里要劳动两周。我记得那里是个盐碱地,成群的海鸟展翅飞翔,蛸蜞、蟛蜞到处可见,弄不好它们会与你睡在一起,哪里真是一个神秘、好奇的地方。

 今天,忆起当年在上海高教农场劳动一事,那情那景仿佛就在昨天,还是那么清晰,那么亲切。然而毕竟已过去半个世纪了,已是陈年往事、时过境迁了。

 

看话剧《年轻的一代》

 一九六三年秋天,学校组织毕业班同学到静安区党校,看上海戏剧学院演的《年轻的一代》,剧意是党的下一代要继续革命先烈及老一辈革命家的远大志愿,不要留恋大城市生活,要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去创业,也就是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看完戏后,大家又到万航渡路435号(原梵皇渡路76号,即原汪伪特务机关)看各种残酷刑具,作鲜明的对比,主题是突出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回仁济医院时,福建的一位同学讲,我们是同学加难友(同患肺结核),又深一层情谊,看来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身体保重。上海的魏俊以及福建的同学,不知他们在何处?我始终想念他们,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