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忆
作者:震旦校友 胡钜林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29

震旦校友  胡钜林

 

 我1947年毕业于武汉当时由法国人办的法汉中学。当时法汉是较有名气的学校。1941年考入时,只收12名学生,而其附小可直升初中。1947年高中毕业,中学课程除数理化外,还有以法文为重点的,法、日、英等外文。法语优秀的,毕业后可直接升入震旦大学专业学院一年级。

 震旦大学有医学院,理工学院、法学院和文学院。没有法语基础的新生,先要读一年法文特别班。进入专业一年级后的课本都是法文的,上课都用法语。没有法文的基础,什么都听不懂。

 震旦大学人才辈出。广慈医院内科专家陈家伦,外科专家张天锡都是我同校同学,分别于1944和1943年高中毕业。由于他们两人法文优秀,直接升入一年级,是当时全校的佼佼者。记得同班同学中还有梅兰芳的四子梅葆琛和女儿梅葆玥,两位均已仙逝。

 我们在震旦读书时都住读,我住在6舍,每室四人,都是单层铺位,每幢宿舍都有一位舍监,管理学生的一切,学生周末不休息,也不能随便离校。要离开二天,必须向舍监请假。如讲中文很难批准,法语虽讲得差一点,也可放行;但不能经常周六、周日请假。

 1948年我因患肺结核休学三年,在澄衷疗养院住院一个月,用雷米封和链霉素治疗。当时链霉素药价很贵,每支要四美元,我后来只好选择了雷米封治疗。一个月后,上庐山我姨父一位同事的别墅疗养。宽畅的住所,他们不收我租金。那里空气清新,处于高山又有空地可以种些青菜土豆。既能调养,又能吃到新鲜蔬菜,真是一举两得。

 1951年病愈,考入震旦大学6年制的医学院,后改修4年制的口腔系。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震旦、圣约翰和同德医学院合并成立了上海第二医学院。1953年春旧病复发又休学一年。1956年毕业分配至武汉第二医院口腔科工作。1970年下放到湖北省嘉鱼县农村,一边种田,一边做医师。1973年又调回武汉。市政府接见了我,说我可以选择到全国任何地方,任何医院工作。因时间仓促,没有思想难备,就选择了武汉市十医院并创办口腔科,直到1990年退休至今。兹作诗一首,以作震旦建较110周年留念:

 震旦医学举世扬,教学方法有特长。

 莘莘学子来四方,各有成就各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