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琅(18991992) ,男,浙江鄞县人,心血管内科学家。 1918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24年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内科副教授、协和医院内科、心脏病科及心脏电差检验所主任。民国19年赴美国研究心脏病学,在著名心脏病教授威尔逊指导下,发表《粘液性水肿的心脏》一文,受到心脏病专家之青睐,被美国心脏病学会吸收为第一个中国籍会员。民国30年(1941年)回国在上海开业行医。兼任上海剑桥医院内科主任、国立上海医学院名誉内科教授。解放后,历任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科主任、上海市卫生局内科顾问、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名誉顾问、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副会长、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杂志主编,《国外医学心血管病分册》编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内科杂志》编委等职。1980年被《美国心脏病杂志》聘请为国际编委会委员。

董承琅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于心脏病学造诣尤深,为国内该学科创始人之一。1934年即证明长期体力劳动可致生理性心脏肥大。1937年报道了严重贫血引起的心脏扩张与心力衰竭。1958年阐明了中国冠心病发病率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关系,同年受卫生部委托,主办每年一期的心脏病学进修班,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指导病例分析和临床实习等,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和海外。1960年与陶寿祺教授合编出版《实用心脏病学》,多次修订再版。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董承琅为九三学社社员、曾担任第三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6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